当前位置:五星写字楼网 >> 电子商务 >> 网络问政 >> 浏览文章

网络问政的制度化与常态化

2010/4/6 14:18:22 五星写字楼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听取民意,沟通舆论,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气。网络问政为公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和表达民意开辟了崭新的通道,而2009 年以来广东等地兴起的网络新闻发言人,更是政府信息发布方式的创新。目前,基于网络问政和网络新闻发布的政府民意梳导策略与方式,正在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于网络时代政府信息发布与民意梳导实践经验的总结及其前景分析,无疑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网络问政的舆论环境

  网络时代的民意表达与社会舆论环境表现为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公共事务交流与传播的网络化。在南京周久耕、深圳林嘉祥事件中,参与讨论表达的网民分别达到了100 万和180 万。显然,网络已成为民众进行政治表达、政治参与和政治监督的主要渠道。2008 年以来的诸多重大网络舆论事件也表明,网络舆论正成为社会舆论的源头,中国正以网民人群为基础产生新的社会意见阶层,这一阶层正以强大的舆论力量影响着政府的决策与社会治理的结构,特别是在涉及公共权力使用的网络事件中,网络民意常常代表着现实社会民众的呼声和诉求,也代表着社会和国家整体利益的要求。

  正是这样的网络舆论环境催生出“网络问政”和网络新闻发言人这种互联网时代政府机构吸纳民意、梳导民心的创新形式。日益发达的网络传播引发公众民主权利诉求的高涨,公众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增强。网络成为监视社会环境的预警者,在维护社会和谐,推进政治民主和法制文明建设进程中,网络舆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广度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

  网络传播的飞速发展使得网上政治话语的交流日益增多,党和政府日益重视网络舆论与网上民意表达。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利用好网络民主平台。2008 年5 月1 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2009 年4 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与网友的见面会议上,详尽阐释网络民主概念,指出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民主这个平台,对于有效保障和实现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方面说明,网络时代社会民意与舆论表达的新形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和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政治民主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新媒体助力推“网络问政”

  早在2006 年,人民网就创建了“有话网上说”栏目,为各省市委书记、省长及各地市县主要领导干部开通专属留言页面,供网友随时随地以留言方式向各级领导干部反映情况和问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下属奥一网也开通了“网络问政”平台。“网络问政”大潮的兴起有一个引人瞩目的动因,那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官员都在主动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征询民意、接受监督,形成和民间频繁的互动。自2007 年12 月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通过奥一网等广东省内重要网站,多次与网民互动。2008 年2 月29 日,奥一网从“我为广东发展建言献策·捎给汪洋书记的话”平台上的2 万多条留言中精选出10 篇帖子,出版16 版特刊——《岭南十拍》。4 月17 日,汪洋、黄华华面会《岭南十拍》作者在内的26 名网友,共同为广东科学发展“灌水”、“拍砖”。随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见证并继续推动了广东省直机关、地区政府的网络互动,省市各级领导与网民在线沟通交流形成风气,如:“有话问省领导”、“有话问市长、省工商领导”,东莞市委书记、市长面听网友“拍砖”、惠州市委书记与网友“拍砖”、湛江市网络直播11 位县( 市、区) 委书记向市委全委会述职等等。有专家指出: 如果说2007年是网络公民崛起元年,那么,2008 年就是网络问政元年。

  网络问政不仅创造了一种网络民意表达的新形式,更为政府利用网络梳解舆论,沟通社情民意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而网络新闻发言人正是在网络问政如火如荼之时诞生的。

  目前,广东省已初步形成网络问政与网络新闻发言人并存的网上政府信息发布与民意表达的新格局。2009 年10 月12 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加快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0 年底,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重点实现5 大突破: 政府信息网上公开指数达到90%;实现80% 面向市民的服务事项实现社区一站式就近受理; 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和公共服务网上办理率达到80%; 实现80% 的政府公文可在网上流转;80% 的部门相关业务信息实现共享。惠州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了《关于开展网络问政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问责机制。同时,惠州市还建立起监督检查制度,将网络问政工作纳入“行风评议”和“万众评公务”考评范围以及各县( 区) 党政一把手、市直职能部门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中。

  网络问政的运行机制

  无论是网络问政还是网络新闻发言人,可以说都开创了一种官民交流沟通的崭新形式,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循环互动,构建一种双向性的沟通反馈模式。通过这种直接的官民接触,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执政能力得以提升,社会治理结构也更加趋于合理。据一项调查显示,80.3% 的人希望自己所在省市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64.5% 的人认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设立表明政府对民意的重视。这就需要网络新闻发言人有良好心态,做好被公众质疑、指责的心理准备,有为民服务的真诚意愿,对公众的意见及时进行回馈,及时化解公众的误解,有窗口服务意识,改变过去“捂”信息的做法,将网络问政和网络新闻发布打造成公共服务的窗口。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网络问政链条,形成网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长效机制,以此促进党委、政府与网民通畅、充分、有效的沟通与互动。

  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是网络问政与网络新闻发布的未来方向。网络问政的合理走向是制度化、法理化。议题正当,过程合法,才能保证结果合法; 过程透明有效,才能保证结果有效。创设网络新闻发言人是否有成效,贵在发言人在网上发言是否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和持久化。网络新闻发言人需要具备迅速反应能力,同时还要做到发言精确权威,用事实说话,减少网民猜疑空间,这需要一个完整的发言人团队作为支撑,更需要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操作规程和信息库作为保障。要求政府必须改变对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的认知和态度,主动去回应民众对其自身利益和社会问题的关切。网络问政是个双向的互动过程,既要求网民理性地问,也要求政府官员真实、真诚地答。有专家预测,网络问政可能会促使未来的公民社会朝着与党和政府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方向发展,而且会大大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设立一个网络发言人并非难事,难就难在网络发言人由虚拟走向现实了,而网络问政和网络新闻发言人要走向现实,关键还要看政府官员有无真正的网络民意思想。如果仅仅是跟风似的或被动地设立网络发言人,将其看成是一个摆设或用来替自己说话的工具,将会使这一新的风气流于形式。设立网络发言人的前提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官员的思想都及时连上网,让他们意识到互联网在政府听政于民方面的巨大优势,意识到网上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是新形势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的迫切需要。

  网络问政与网络新闻发言人不仅仅只是一种官民沟通交流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要形成对网络舆情和网络民意负责任的态度。因此,无论是网络问政还是网络新闻发言人,能否发挥长效机制,能否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机制,能否改进政府工作作风,使其更加勤政于民,保障民意上下畅通等等,是决定这种新的执政方式成败的关键因素。

文章关键字:网络问政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