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虚空
本报评论员 沈国娣
博客不流行了,微博取而代之。如果你认为徐静蕾今日的成就多少应归功于她博客女王的名衔,那么姚晨确实正在成为下一个徐静蕾,她通过在新浪写微博把自己“织”成了“围脖女王”,知名度渐渐增强,远胜她之前凭借影视表演所取得的成绩。姚晨的商业价值大大得到开拓,通告、广告一个接一个而来。新浪微博负责人表示:“目前姚晨的粉丝达到了155万,也就是说,姚晨每发一条消息,就会有150多万粉丝看到。可以说,姚晨的一举一动都是‘万’众瞩目的。”
作为娱乐明星,以上两位通过网络空间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影响力,而影响力又转化成了生产力。于是,善于赚“热钱”的国人又从中看到了商机,新浪微博粉丝被作为一种商品出售,批发价一毛钱一个。
“你的粉丝超过一百,你就好比是本内刊……超过十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一亿,你就是CCTV了!”这是网上的“粉丝老板”打出的广告词,理论非常正确,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介嘛。随着微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和认可,拥有海量粉丝成为一些微博使用者竞相追逐的目标。不过,这个粉丝市场应该是生产决定消费,有人卖才有人买,反正价格也不贵,普通粉丝的价格大概10个/元,有的卖家还搞促销买10个送2个。买家众多且成交量很大,有的单笔支付几百元,可以增加几千名粉丝。而粉丝的ID作为无形商品,想必可以重复销售,对卖家来说,这笔薄利多销的买卖应该很有赚头吧。
粉丝买卖更有意思之处在于,它揭示了这个社会真的什么都能买到,什么都可能是假的,弄虚作假似乎成了生产和消费的一股推动力量,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现代社会的一部分根基是不是就建立在虚空之上?
猜度一下哪些人在买粉丝,或许有一部分就是眼红姚晨的娱乐界人士,还有各个领域出于虚荣心想证明自己影响力的人士吧?当然了,中国人口这么多,如果粉丝也能成为一种生产力,那太好办了,想要出名的人只要在微博上自曝、编造一些猎奇性的隐私或是索性装疯卖傻,想必看热闹的粉丝数量绝不会少。
三秒钟就能让人出名的年代,到底最该看重什么呢?
总的感觉,这个社会很不正常。
相关阅读:
- ·中国互联网要何时才能走出多事之秋?(08/12)
- ·酷6网裁员 究竟谁在“暴力”?(05/24)
- ·赶驴网宣布关闭 提醒竞争对手别总拿钱(04/11)
- ·专家呼吁:警惕网络推手误导网上舆论(02/15)
- ·金山与360隐私战:窃取实无罪 泄露有责(01/10)
- ·曝光“水军”网站的牟利之道 “人气”(01/10)
- ·中国移动和腾讯无线网络中再次交火 火(12/31)
- ·2010年中国互联网10大事件盘点(12/29)
- ·网络民意也要打假 网络水军何其多(12/23)
- ·2010年网络红人大比拼(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