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考林“中国B2C第一股”纳斯达克遭遇困境
截至北京时间昨晚21点,美股尚未开盘。纳斯达克的交易记录仍停留在上周五,麦考林(MCOX)的股价在7.8和7.9美元之间小心翼翼地震动,不越雷池一步,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非理性”泡沫已经破灭。遥想上市首日,麦考林飙至17.26美元,市盈率约157倍,远远高于亚马逊约70倍的市盈率。而本月初突如其来的一场暴跌,让其市盈率已快速下降到50倍左右。
“麦考林现在的股价如果合理,那么几乎所有PE和VC投的电商公司都贵得离谱。反之,行业估值合理,那麦考林就太超值啦!到底是行业被高估还是麦考林被低估?”一家网络媒体截屏显示,上周五下午,顾备春在微博上依然显得很乐观。
然而昨天,记者搜索这位麦考林CEO的微博记录,却再也找不到这句话。
有意思的是,倘若截屏属实,这句话便是截至昨晚之前,麦考林方面对近日诸多不顺最后的声音。
随后,面对上周末连续两起集体诉讼官司,“中国B2C第一股”,选择了沉默。
48小时股价腰斩
“经过十多天,绕地球一圈的奔波(上海,新加坡,法兰克福,纽约),在美国东西岸一阵狂奔,历经上百场的会议,麦考林终于要在今天登陆纳斯达克啦!感谢大家的关注!”
北京时间10月26日晚上,身在纽约的顾备春写下这条微博,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几小时后,这位CEO以及他的管理团队亮相纳斯达克交易所的照片,铺天盖地袭来。与此同时,麦考林在自己的第一个纳斯达克交易日里,以17.50美元开盘,较发行价11美元高出6.5美元。当天收盘,麦考林报于17.26美元,涨幅为56.91%。
“中国B2C第一股”似乎已经在纳斯达克获得了板上钉钉的成功。
直到北京时间10月30日清晨,顾备春的微博还洋溢着巨大的喜悦:“麦考林上市得到基金经理垂青的重要原因是过去七年都保持了良好的利润和现金流。坚持不烧钱,坚持‘有机增长’,不催熟!这年头,什么都是有机的才能卖好价啊!”
但恐怕他并不知道,滑铁卢已在不远处招手。
北京时间12月1日,麦考林股价突然下跌39.9%,破发。12月2日,麦考林继续逆市重挫18.4%,报收于6.65美元,创其IPO以来新低。相比之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全天上涨2.2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也涨了2.05%。
这就是纳斯达克,没有了跌停板的保护,麦考林在48小时内蒸发了一半多的股价!而当天剩余的3.8亿美元市值,仅为其最高市值的36%。
至此,“中国B2C第一股”顿失光芒。
业绩被指“见光死”
11月29日,麦考林发布了自己在纳斯达克的第一份财务报表。但这份在公司内部员工看来“还不错”的三季报,或许成了滑铁卢的导火索。
和不久前那本令人兴奋的招股说明书比起来,这份财报显得如此令人沮丧。
在招股说明书里,麦考林公司从2007年到2009年,净收入从6140万美元上升到17770万美元,年增长率到达了70.2%,而年净利润增长率为32.4%。而到2010年6月底,公司前6个月净收入高达7300万美元。虽然由于天气因素,净利润比2009年同期下降了37.7%,仍然达到250万美元。
不难看出,麦考林公司利润增长率高。如此高的增长率,符合了市场投资者的心态,从而吸引了大批投资者进行购买。
然而,公司三季报却显示麦考林在第三季度总营收为5530万美元,同比增长36%,环比减少5.82%;毛利润为2200万美元,同比增长23.8%,环比减少18.09%;净利润为80万美元,同比增长246.4%,环比减少80.45%。尽管麦考林第三季度的总收入、毛利总额和净利润虽然同比均出现不同幅度上涨,但该指标的环比却均出现明显下滑。
从麦考林自身业务层面来看,其电话订单、线下业务和第四季度预期都均未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麦考林三季度在线订单带来的营收占总营收比例为70%,电话订单带来的营收占比为30%,去年同期这两个数字为40%和60%。“电话订单下滑速度过快,超过了投资者的预期。”麦考林内部人员告诉媒体。
与此同时,按照麦考林业务规划,其将进一步加大与第三方品牌的合作,降低自有品牌的业务占比,这也将直接降低麦考林的毛利润率。
此外,按照电子商务行业“4231”原则(即第四季度业绩高于第二季度,第二季度高于第三季度,第三季度高于第一季度),投资者对于麦考林第四季度的表现有很高期待。麦考林在第三季报中预测,2010年第四季度的净营收为5720万美元到6040万美元,低于投资者对于麦考林第四季度的表现的预期,更是远远低于招股说明书中70%的净收入年增长率。
于是,沮丧堆积成了恐慌——在12月的头两个交易日里,麦考林股票的持有者开始夺路出逃,该股日成交量比此前瞬间放大了10倍!
老美不依不饶
然而,在麦考林人眼里,报表中的那些数字实在是太正常了。
就在12月2日暴跌当天,顾备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暴跌始料未及,却也表示:“公司经营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变化。股价大幅下跌和公司经营状况没有关系。”
另据媒体披露,对于那份引发巨大质疑的三季报,麦考林内部人士甚至表示:“公司还自认为是一份不错的财报。(股价)是否有被故意做空的因素,我们暂不了解。”
在此背景下,顾备春进一步表示,“公司继续按照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继续拓展,没有任何变化”。
但这一次,“树欲静而风不止”。
沮丧堆砌了恐慌,恐慌则酿成愤怒。老美开始使用他们最最熟悉的武器——法律。
北京时间12月3日,美国律师事务所KSF对麦考林提出了集体诉讼,认为在与IPO有关的《股票注册上市申请书》以及《招股说明书》中包含或允许包含重大错误或误导声明,从而违反了1933年《证券法》。
KSF表示,直到2010年11月29日收盘后,麦考林公司及内幕人士已成功变现超过1.2897亿美元股票资金,此时麦考林才正式公布了问题:即IPO期间存在的问题导致2010年第三季度业绩令人失望,包括毛利率同比下滑近400个基点、销售及管理费用增长20.4%以及营业费用增长19.8%——这些费用上涨部分是受到营销成本增长11.6%以及薪酬和福利费用增长40.2%的推动。另外,尽管公司报告2010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但这些增长全部来自利息折旧冲销,否则公司将报出每股3.50美元至4.00美元的季度亏损!
破鼓众人锤。北京时间12月5日,美国罗斯律师事务所(Rosen Law Firm)扔出了另一颗炸弹,宣布由于麦考林特定高管、董事会董事以及其他一些人,在首次公开招股相关的文件中对投资者存在误导和虚假信息披露,违背了美国《1993年证券法案》第11章和第15章的相关规定,因此对麦考林公司发起诉讼。他们的诉讼,主要是针对麦考林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并没有对公司进行一个充足的调查,也没有完全真实地披露财务信息。而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结束后也并没有按计划募集资金。此外,对于麦考林公司在IPO时对外的担保和背书,受不断上升的费用和成本的影响,使其最终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行业标杆选择沉默
据了解,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最引人注目的是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并在附件A中详细列举了发行人必须披露的具体内容。而《1993年证券法案》对于在信息披露上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此次,美国两家律师团铆足全力,以律师公司作为首席原告之一,集合各个普通投资者,对于麦考林提出了集体诉讼。律师事务所希望通过民众的力量,对于麦考林在首次公开发行中出现的信息作假、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造成的损失,可以给予补偿,从而维护普通股民的利益。
麦考林再次陷入沉默。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方盈芝跟踪麦考林多时,与公司不少高管颇为熟络,“但我这几天问他们打算如何应对,所有人都三缄其口,整个公司都在保持沉默”。她告诉商报记者,由于诉讼的存在,目前麦考林股价走势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接下来市场迫切需要了解麦考林的下一步行动打算”。
但直到昨晚,麦考林仍未做出表态。
倒是他们的同行、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微博发表言论称“如果这场集体诉讼的官司打败了,麦考林很可能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摔!对整个行业影响巨大”。
方盈芝则表示,目前优酷、当当和土豆等中国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准备登陆纳斯达克。“但这一批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中有个明显特征,他们或还未盈利,或只刚刚盈利,但都前赴后继地着急赶往资本市场。为什么?因为在美国上市,看起来比在A股门槛更低。但麦考林的例子说明,低门槛,对于不熟悉游戏规则的人来说,往往是高风险。因此,麦考林的下一步动作,以及诉讼的最终结果,都值得关注。因为这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最好的教材。”
正望咨询总经理吕伯望也表示:“对于有前景企业而言,过早上市是风险投资者和企业将更大远期红利分给股民的无奈举措。对于股民而言,则需要冒更大风险。”
回到12月2日,诉讼还未发生之时,顾备春也曾表示:“麦考林股价的回调,如果让行业更加理性,不失为一件好事。”
过度包装的坏习惯
而事实上,不少国内分析人士均表示,在A股IPO中司空见惯的“过度包装”,这一次似乎也被带到了大洋彼岸。
“或多或少,麦考林的招股说明书还是很有技巧的,在展示自己完美一面的同时,尽可能规避了不利面的展示。公开资料略有偏向性,或许也导致了某些投资者忽略了公司的不利因素。”方盈芝告诉商报记者。
而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则表示:“这里面有很多投机成分。”
他认为,一般而言,分析企业上市表现是否优良主要看三方面,一是公司基本面;二是市场流动性;三是投资者热情。而麦考林业绩显然是差强人意。
根据麦考林的招股说明书,其在2010年第一季度出现155万美元的亏损,净亏损率为-3%;第二季度净利润才大幅反弹至408万美元,净利润达到7%。但在眼下流通性较好和投资者热情高涨时,这些风险常常容易被忽略。
方盈芝在麦考林上市之初曾撰写过一篇相关研报,指出公司业务的缺陷。她认为,麦考林本次IPO融资将23%的募集资金投入到了物流中心与仓储的建设,12%的资金用于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可见其将凭借更大的资本市场为快速扩张而做准备,进一步圈地网络购物市场。按照麦考林规划,其会将持续对线上和线下业务做调整。线上业务,麦考林将进一步加大对麦网的投入,降低电话销售比例;线下业务,麦考林亦会扩大加盟店数量,控制甚至减少直营店数量。“但事实上,麦考林三季度营收明显过于依赖线上业务。”方盈芝说,“相比当当、卓越亚马逊这些几乎纯线上的B2C企业,麦考林很不一样,他们希望线上、电话邮购和实体店三条腿走路,但现在他们显然没有找到平衡点。”
相关阅读:
- ·百货店倒闭潮加剧 商业地产面临多重困(09/19)
- ·房价凭什么不能跌 股价跌了有人砸交易(06/05)
- ·罗兰贝格王荣:商业地产将要面临死亡号(02/21)
- ·称今年小微企业不会出现大面积资金断裂(02/08)
- ·团购现曙光 “鼻祖”Groupon风光上市(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