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工程”引领杭州文化新繁荣(2)
五、文化创意工程
内容:围绕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目标,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艺术品业等八大重点行业;推进大企业(集团)培育工程,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创企业上市,支持民营文创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行业领军文创企业(集团);推进文创品牌创建工程,提升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影响力,加快建设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中国动漫之都、中国女装之都、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中国重要的设计研发基地等,打响“创意杭州”品牌。
解读:去年前三季度,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54.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1%……数字背后,是我市对文创产业的大力推动。去年,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文创委领导联系重点文创园区、企业工作制度》、《杭州市文创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推进文创产业大学生创业的八项举措》等政策文件,拟定《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使政策扶持更为完善。
针对中小文化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意见》指出,要积极培育发展为文化企业服务的创业投资基金,探索银行、文化企业、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基金四方合作的“桥隧模式”,鼓励知识产业入股,推进知识产权融资,发展适合文化产业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按照工程的实施目标,到2015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力争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5个,除了量的提升,更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六、实施文化传播工程
内容: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加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重点新闻网站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加快构建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互联网管理体系,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和网络技术手段、网络监管平台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充分发挥杭州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支持文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文化“走出去”。
解读:去年,我市各类文化传播载体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提高了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举办了西博会、休博会等各种展会活动,为杭州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更为不同领域的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了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文化传播工程围绕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提升现代传播能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文化“走出去”开展,不仅是对我市文化传播的总结,也是再提升。
七、实施文化人才工程
内容: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深入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和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多渠道引进优秀文化人才和名师大家;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配齐配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宣传文化工作者,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文化工作者自觉追求德艺双馨,成为优秀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
解读:刘恒、余华、麦家、朱德庸、蔡志忠、赖声川、吴小莉、黄玉郎……如今,一大批文化名人相继在杭落户或开办工作室,并把杭州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打造文化名城、文化强市不可缺少的保证。根据《意见》,我市将制定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一批理论、新闻、文艺、出版、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大力引进一批文化创意、现代传媒、影视网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统筹提升一批具有扎实功底和优秀潜质的文化骨干。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大师出现在杭州的街头巷尾。
八、实施文化素质工程
内容:着眼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深入推进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四个强市”建设。
解读: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一座城市能不能真正成为文化强市,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在于人的文化素质。《意见》提出,要贯彻落实《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以实施“十大科技专项”为重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全民医疗和健身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相关阅读:
- ·杭州下城区创新改变格局 谱出文创发展(09/22)
- ·绍兴文创园红而不火在于“创劲”不足(08/28)
- ·杭州乐富·智汇园步入“4.0时代”(03/10)
- ·杭州西湖区文创产业的五年回眸(12/13)
- ·天津依托文创协会大平台 探索园区协同(11/29)
- ·杭州将迎首个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08/09)
- ·宁波海曙区首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出炉(04/07)
- ·杭州首次发布文化创意产业白皮书(01/27)
- ·关于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01/06)
- ·文化创意企业展位费补贴(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