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 探寻杭州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征程中,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展现了蓬勃的发展活力。
突围,突破,突变;对视,对比,对话。在对共性问题的探索中,不少地方比学赶帮,以建树一方的同样精彩,在科学发展的时代舞台演绎着当代“双城记”。
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与新兴城市深圳对唱文化戏,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试验,“后奥运”的北京对话“后世博”的上海,“内陆开放”的成都和西安在转型发展中突围,江苏苏州与广东东莞让外来人口融入城市……围绕这些话题,本报调集国内分社的骨干采访力量,易地采访,相互观照,换位思考,探寻科学发展观如何在各地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崛起十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群雄逐鹿,杭州、深圳异军突起。
去年,杭州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843.3亿元,占全市GDP12%,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而深圳这两个指标分别为900多亿元和8%,文创产业跃居高新技术、金融业、物流业之后第四大支柱产业。
一个是历史名城,文化源远流长;一个是经济特区,文化底蕴不厚。但是,杭州、深圳发展文创产业理念相通,殊途同归。拼经济更拼文化,讲速度更讲厚度,争当全国文创产业“领头羊”。自信自觉的杭州、深圳,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各领风骚,不断改写着中国文创产业发展的格局。
“文化雄心”,有容乃大
不到1平方公里的范围,聚集了刘恒、余华、麦家、邹静之、高满堂等一批著名影视编剧,不到3年便形成国内独具优势的高端影视原创基地布局。杭州西溪创意产业园的产业成效可谓立竿见“影”。
在一个没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城市,在一个没有西洋艺术氛围的村庄,在一个没有相关产业基础的地方,短短十多年却崛起了一座全国最大的商品油画基地。深圳大芬油画村写下了“无中生有”的发展传奇。
横空出世,为何是它们?
-杭:先讲个旧闻。“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几年前调入杭州市文联,曾在文坛内外激起不小“波澜”——享有优厚物质待遇,却没有硬性创作任务。不搞“命题作文”,无需“应景之作”,只为作家营造自由的体验、感悟和创作环境。麦家说:“这种宽阔的胸怀、宽松的氛围令人感动。”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关键的是人才,最需要的是宽容。杭州人常说:“只要大师来,不管干什么”。
杭州因西湖而名,更因文化而美。这给了杭州人文化自信的底气。近年来,杭州引进了数十位文化名人,都是“来去自由”,没有每年住多长时间的“硬杠杠”,也没有每年写多少作品的“硬指标”。自由的创作空间、宽松的生活环境,为艺术家提供了肥沃的创作土壤。许多文化名人与杭州“结缘”之后,激情迸发,成果迭出。
●深:婉约的西湖孕育了大气的杭州!源于南国边陲小渔村的深圳,也有一种“吞吐八荒”的大气度。“来了,就是深圳人”,一句简单质朴的口号,沉淀的是领时代风气之先的“深圳观念”,张扬的是这个新兴移民城市包容的性格及其独特气质。就是冲着这里独特的创业、创新氛围,一批又一批的“孔雀”南飞深圳,筑巢圆梦。
作为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源地,深圳被称为“设计之都”。这里,数千家设计公司,云集了全国最优秀的设计师、6万多名从业人员,包括创意、策划、美术、音乐、电影等艺术人才,以及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等科技人才。
海纳百川,不画地为牢,催生文创产业千姿百态。点燃大芬油画“星星之火”的,就是香港画商黄江。20多年前,他来到这个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开创深圳油画产业先河。成就网页游戏新锐研发公司——“深圳第七大道”的,不过是4名外来年轻人,租一间小屋苦干出来的。
杭:开放包容的大胸怀,是因为有瞩目长远的大气魄。对文化,杭州有一种深刻的自觉。“既提升经济硬实力、更提升文化软实力,既修复自然生态、更修复人文生态,既打造投资者天堂、更打造文化人天堂”——这样的文化发展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杭州在全国较早地开启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幕,发展目标直指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杭州提出构建“3+1”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一、二、三产业这个“3”之外,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单独列出的那个“1”。文创产业被提高到“第四产业”的高度。
●深:的确,自信,方能包容;自觉,才有动力。文化设施曾经只有戏院、电影院、展览馆“三家店”。在许多人眼中,深圳是一片“文化沙漠”。但是,特区人的文化自觉丝毫不亚于任何城市,反而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战略。“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曾经只为经济“搭台唱戏”的文化,在深圳“摇身一变”,成为战略主角,站到了发展舞台的中央。无论是曾经规划的四大支柱产业,还是着力打造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都赫然在列。
跨界“融合”,如虎添翼
国内首个以“文化科技”冠名的企业——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原是深圳一家老牌电子企业,在传统模式陷入低谷时,大胆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短短几年时间创新开发出特种影院、数字动漫、大型文化科技主体公园等高端文化产品,环幕4D电影畅销美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功典范。
华策影视、宋城集团2010年10月、12月相继在创业板上市,分别成为“电视剧第一股”、“旅游文化演艺第一股”。至今,杭州已有16家文创企业上市。创意与资本“对接共舞”,激活了文化生产力。借助上市带来的新优势,华策影视在夯实电视剧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开始布局全国性院线建设、进军新媒体等,拓展产业链。
文化跨界融合,为何能催生裂变?
杭:今年5月,杭州市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科技借文化腾飞,文化借科技绽放。现在,杭州发展势头看好的几大文化新业态,“文化+科技”的特征都很明显。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等,已经形成了优势产业。
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凭借“新媒体、新网络”双轮驱动,华数集团短短几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成国内最大的数字化节目库,并率先涉足“云数据”平台,打通互动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全媒体业务链。
●深:高新技术产业,本就是深圳第一支柱产业。文化与科技“联姻”,深圳具有先天优势。文化家底薄的深圳,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和“文化立市”两大战略,双轮驱动,迅速发挥出“1+1>2”的叠加效应,涌现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文化科技企业。“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创意与创新水乳交融”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特征和重要标志。
腾讯、华强文化、雅图、第七大道、A8音乐……在深圳高新区,文化制造业不再占文创产业增加值“大头”。“文化+科技”型产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率,分别高出园区经济增长率的3.79倍、1.17倍,奏出高新区产业发展“最强音”。
相关阅读:
- ·北京老旧厂房加速拓展升级文化空间(01/09)
- ·杭州“文创+”激发产业新动能(01/05)
- ·杭州西湖区文创产业的五年回眸(12/13)
- ·杭州将迎首个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08/09)
- ·宁波海曙区首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出炉(04/07)
- ·杭州首次发布文化创意产业白皮书(01/27)
- ·关于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01/06)
- ·翁卫军:以文创产业促经济转型升级(11/27)
- ·文创产业发展的杭州实践(11/27)
- ·杭州创意设计中心正式开园(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