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看杭州
浙商回归,无疑是近年长三角地区最为引人注意的经济现象。2011年,浙江省提出“集聚浙商巨大能量,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成为我省一号工程。
浙商回归,归来的是创业创新的“富矿”。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杭州市在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上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更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
2012年,杭州引进浙商回归项目649个,到位资金418.86亿元,居全省第一。
2013年,杭州继续围绕打造浙商创业创新新高地的目标,推动了浙商高起点、高品质、高端化的回归,进一步提升了杭州城市和经济的价值。
看引进项目:量大质优 领跑全省
在涌动的创业创新浪潮中,急需更上一层楼的浙江经济和处于发展关键时刻的浙商都面临着方向性和驱动力的挑战,浙商回归可以说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浙商转型发展的共同迫切需要。
项目始终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转型的发展之基、实力之源。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汇聚了浙商创业创新的高端要素和战略资源,是全省浙商回归引进的大平台和主战场。杭州市结合打造创新型城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城市发展核心战略,引导浙商走创新回归之路。天天快递、珀莱雅化妆品、圣淘控股集团等一批浙商总部先后落户杭州,郭广昌、沈国军、王均金、张国标等一批知名浙商回归投资项目相继落户并开工建设。
来自杭州市经合办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1月至11月,该市引进浙商回归项目631个,到位资金439.22亿元,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29.18%,同比增长14.98%,继续保持全省领跑位置。其中,浙商回归引进5亿元以上大项目17个,到位资金133.63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30.42%;大项目、优质项目突出,引进一批高新科技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25.43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28.56%;引进总部经济项目12个,到位资金48.31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11%;引进电子商务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由圆通快递有限公司投资的航空物流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由“三通一达”投资的“通达”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由上海中通吉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投资的中通服务业基地项目,总投资8亿元。
项目的高规格,预示着一场高质量的浙商回归,构成了杭州未来发展的“生命线”。
不久前,一朵科技之“云”留在了杭州。浙江云快传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0亿元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正式落户建德。
云快传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园一期占地面积约270亩,建设内容包括六大模块,可容纳6万台服务器数据中心及配套控制管理中心等。后期除新增6万台服务器外,产业园还将与央企进行项目联合发展,设立云计算研发生产功能区、云计算相关产业孵化功能区等,未来将形成华东区域内最大的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集聚相关配套产业的绿色低碳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园。该项目建成后,电信运营商、大型金融机构、百强网站等企业将借助这一平台进军云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一个又一个重大浙商项目的进驻,为杭州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锻造起创新型经济的脊梁。
看回归路径:定位准确 方法创新
踏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浙商创业创新的足迹遍及全球。如今,浙商在外建立了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的浙江人经济的联盟。
要把这份宝贵的资源盘活整合,以凝聚在外浙商力量、促进回归发展的行动应运而生。
杭州该如何主动作为,找准定位,打造浙商回归发展的首选之地?
杭州市经合办主任董祖德介绍了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杭州模式”:“我们在引导浙商来杭创业创新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浙商回归路径的探索。针对浙商的特点,把浙商转型升级的需求和杭州城市发展的机遇耦合起来,不仅让浙商想回来,而且回来有事可做。在引导浙商回归中,探索了资本回归、抱团回归、创新回归、总部回归4条回归路径。”
“浙商资本总量充足,但个体规模不大。”董祖德继续说道:“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搭建好平台,建好蓄水池,让广大浙商能参与到杭州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来。像杭州在新型城市化建设中,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26个中心镇,推进1000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这其中就需要大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对浙商来说是回归发展的重大机遇。为此,杭州组织全国29家各地浙江商会会长来杭考察对接,推出102个中心镇建设项目,促成组建浙商小城镇发展基金,投资50亿元参与余杭塘栖中心镇改造项目,为浙商回归参与杭州城市转型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浙商资本回归的形式主要包括组建基金、租赁、财务或资产管理公司以及股权投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创业投资公司等。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浙商回归工程”的指引下,湖南省浙江商会及其核心成员企业联合央企金融机构光大金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设立“光大金控浙商小城镇基金”的模式帮助浙商资本抱团回归、参与项目开发。除了光大小城镇基金外,浙商郭广昌在杭(萧山)组建发展基金,申通、圆通和韵达等五大快递巨头共同出资在杭组建韵通基金,这些项目丰富了浙商回归的新内涵,拓宽了浙商回归的新领域,活跃了杭州的金融市场。
浙商抱团发展是浙商投资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成为杭州吸引浙商回归发展的重要模式。包括了浙商与浙商的联合,本地浙商与外地企业联合、省外浙商与本地企业联合、浙商与国企央企联合等多种形式。其中,马云牵手省外浙商在杭建设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深圳杭州企业联合会会长胡惠康联合在深杭商投资50亿元在杭建设锦绣富春旅游综合体项目,这些项目质量高、规模大、带动强,成为浙商回归发展的引领性项目。
浙商回归是企业自身转型再创业的需要。浙商在外打拼多年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正在寻找资本新的出路。如果单纯地把企业搬回浙江,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创新发展。而创新强市,打造创新型城市、发展创新型经济正是当前杭州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在政策上鼓励创新、在人才上支持创新,引导浙商走创新回归之路。浙商企业新月集团出资3000万元,携手新加坡回国创业的欧阳宏伟博士,在余杭海创园创立星月生物科技进行运动损伤组织修复的研究,目前其科研成果已在全国率先得到临床应用,并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预计技术成熟后将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市场。
杭州立足于建设民营经济总部中心,积极打造浙商总部基地,浙商各类功能性总部回归成为吸引浙商回归发展的重要方向,天天快递有限公司、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味全食品投资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总部及75家总部机构纷纷入驻杭州。
看投资环境:服务优质 便捷高效
“我们抓浙商回归,很大程度上就是与人家比软环境、比服务。要让浙商放心来杭发展、安心在杭发展。”董祖德表示,发挥独特的综合环境优势,把杭州打造成浙商回归发展的乐土,环境制胜。
杭州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四减少”(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改革,进一步简化程序,压缩时限,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下发了《关于深化审改创新服务提升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服务水平的工作意见》和《关于建立支持浙商创业创新重大项目并联服务机制意见》,整合区、县(市)和部门力量共同推进重点项目。为进一步破解项目推进难题,力促浙商回归引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杭州在多年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基础上,今年又首创了“三办合力”并联服务工作机制,通过“三办合力”强力推进浙商回归引进重大项目。通过建立并联服务工作机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相关事项的行政审批时间压缩了40%左右,同时改变了以往重点项目服务工作中各部门各管一段、分头推进的格局。
中大·银泰城项目在三办合力推动下,项目提前完成年度建设计划,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中润中心项目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并联服务,不但解决了桩基先行、规划业态、临时用电等问题,而且从开具第一张国土局简复单到取得外商投资批准书和工商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仅仅用了不到3个月,方案报批也只用了6个月。
同时,杭州是全国第一个开通12345市长热线和96666效能投诉电话的城市,每年组织社会各界对机关进行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杭州还建设了电子政务系统,开办网上网下的“市民之家”、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两家两中心”,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连续多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
浙商回归需要当地政府抛出橄榄枝,政策与情感双管齐下。为此,杭州特别制定和完善了“1+13”的政策体系,涉及总部激励、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财政引导、税收优惠、土地保障、生态环保以及投融资支持等方面,打造了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洼地。
回首杭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关键年,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该市从项目质量、创新做法,再到环境机制持续渐进的改革,最终绘就了一幅立于钱江大潮上的浙商创新回归繁华盛景。
相关阅读:
- ·杭州创业创新这“一池春水” 正迸发无(02/02)
- ·江干全面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01/30)
- ·余杭经济开发区:“创新型”园区建设有(01/23)
- ·袍江开发区老厂房变“众创园”(01/03)
- ·2017余杭区青年创业创新大赛 展示区域(01/02)
- ·杭州首创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07/26)
- ·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将成为创业园(05/10)
- ·江干:“国际范”城市新中心正在崛起(08/25)
- ·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团队)在杭创业创新(01/06)
- ·浙江创新发展需要紧紧依靠浙商力量(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