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向上是提升,文化向下要惠民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吸收,建设,文化的任务是重的。什么是文化?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有一些判定可以达成共识,比如:文化是制度之母;文化是一个民族内涵的表达与精神的标志;文化的动态过程,是“以人化文,以文化人”,等等。文化的抽象力量就是软实力,文化的具象力量则是硬实力。财富增量、知识增量、文化增量,相互间互为因果。文化产业,是文化与商业的交融,其背后有一条文化产值链。文化要提升,那么我们的“文化制造”一定要向“文化创造”升级。
说文化要向上与提升,一方面是指文化本身的提升,一方面是指对人的升华。“文化创造”之升级,就是文化本身的向上提升。文化停止与停止文化、文化浅薄与浅薄文化,都是可怕的、危殆的。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罢,最怕的是缺文明、缺法治和没文化。所以我们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要齐头并进。有的城市,你别看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内里真的没什么文化。比如在大节上,本来一个地方有古迹就相当于家里有古董,但管理者却当作破烂拆个精光;比如在细节上,某大城市就有本事在公共场所将“残疾人专用电梯”翻译成英文为“丧失功能的电梯”。文化的提升,难道不是迫在眉睫吗?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也很重要。我们拿到世界上,能提供给世界百姓欣赏的,不能仅仅是一个孔子一部论语。真正的文化是跨文化的,所以我们要寻求文化中的“普世价值”。《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就表明了文化的普适性与融通性。
文化是深入血脉的,所以文化更需要沟通交流。世界并购史上,80%是失败的,大部分都因为文化而失败。
社会文化方向发展是多元化,大家都需要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山寨文化”,有很多很可乐,百姓网友喜闻乐见,最近一部改“台词”的房地产“春晚”就让人笑破肚皮。“山寨文化”品位可提高,但根本就不必看作洪水猛兽。
文化不能成为“文化口红”。现在文化不多,“大师”却很多,这些加引号的“大师”,大抵就是“文化口红”也。
文化要繁荣,仅靠官办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官营文化的作品,“只图获奖、进京,因此不可能留存在舞台上,更不可能像国外经典作品那样一演就是十几年”。只要环境好,民营文化的力量就会生机勃勃。当下中国被称为第一音乐剧的《蝶》,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取得艺术价值与票房双丰收,就是民营机构投入巨资所构建的。
文化向上是提升,文化向下要惠民。在我身边,就我所直接接触的现实而言,我深感杭州剧院推出文化卡的活动就好极了,我家是办了双卡的——我和妻子各持一张。你想,一年一卡只交1000元,就可观看杭州剧院主办的全年不少于50场的演出,每场票价平均降到了20元,多实惠。按通俗的说法,一场好演出就把年费给看回来了(比如不久前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经典现代芭蕾舞《红色娘子军》);而核算下来,相当于享受到了价值1至2万元的文化消费服务。这样的“文化惠民”,对于真正的文化爱好者,能不喜欢吗?
政府的文化责任与民间的文化担当是有所不同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说得好,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没有文化的复兴,民族复兴就是一句空话。经济转型易,政治转型难;政治转型易,文化转型难。在文化面前,大家要有更多的担当,要分外的精进努力。
相关阅读:
- ·“2014杭州文化建设十件大事”评选揭晓(01/21)
- ·宁波文化广场显雏形 4个标段工程已基本(03/05)
- ·优秀杭商教你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08/31)
- ·温州文化产业发展启示录(08/27)
- ·加强杭州文化建设 打造文化名城(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