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郁达夫小说奖”揭晓(3)
独家对话铁凝——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获奖了?
铁凝(以下简称铁):(笑,思索)好像就是一个平常的时刻,事先我并不知道消息,是一个作家朋友打电话告诉我,后来我到网上看了看才知道得奖了,然后接到《江南》编辑部正式给我的一份通知。
记:在郁达夫生日的这天,在他的家乡领这个奖,您想说的话是什么?
铁:我如果说一些感谢的话,还真的不是客套。对郁达夫这个小说奖我还是要感谢评委会,感谢评委;还要感谢今天我们 “挑剔而认真的读者”;当然也感谢文学本身。
记:前两年,您因为自己是中国作协主席主动放弃了一些文学奖项的参评,这次是郁奖的评选机制吸引了您吗?
铁:我一开始并不知道,因为不是自己报的作品。当作协的主席,我给自己立过规矩,不参加中国作协参与的任何奖。但是同时我是一个作家,做主席之初就给自己立了几个“不敢忘记”,其中一个就是不敢忘本,我的本是什么呀,就是写作,这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
郁达夫文学奖从它的奖项设立到它的评奖宗旨,都做了一个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索。比如评委的实名制,这些评委本身的文学成就、公信力,也还都让社会和读者有尊敬之感吧。
记:在作家和主席两个身份之间您是怎样平衡的?
铁:到现在我也没认为我平衡得很好(笑),主席是一个官吧,但是可千万别把它当成一个官来做,你要真把它当成一个官来做,倒是麻烦的开始。
时间分配上,应该说科学地去寻找最恰当的时间。正因为你要尽职尽责在主席的位置上,如果我正在写作,这时候需要我放下,去尽主席应尽的职责,那我也应该是毫不犹豫先放下写作。
记:上午的议题是文学奖项的公信力,对此您怎么看?怎样落实到操作层面?
铁:我觉得中国社会在进步,那么中国的文学评奖也必须很郑重很严肃地思考,评价机制我个人认为它也面临着改革。
前段时间,鲁奖也有各种议论的声音,我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到,一方面这种声音表明在文学已经不再是社会关注中心的前提下,公众对作家、对文学本身还保有相当的关注度,这是它积极的一个方面;公众愿意发言,各抒己见,当然也有批评的声音,我个人觉得要看到批评声音里的积极意义。
记:评委说《伊琳娜的礼帽》很符合郁达夫的“异域”气质。您创作这篇小说的背景和状态是怎样的?
铁:这个小说在我心里放了8年,2000年我去俄罗斯旅行,在飞机上有一些事情发生,我觉得这可以写成一个不错的短篇小说,但迟迟没有下笔,就是因为找不到好的角度和叙述方法,但是我经常不断地想起,有空闲的时候,当时的人和机舱里的场景总在眼前,跟其它的一些生活重叠,后来动笔是在2008年。写完了以后又放了一段时间,我不敢拿出去,我的习惯就是如果不改五遍以上,作品我就不敢往外拿。
相关阅读:
- ·李亚鹏投资35亿元进军艺术商业地产(11/20)
- ·第二届中国千字文书法艺术节将在马鞍山(07/30)
- ·全国首个文化艺术OTO交易平台在京推出(05/31)
- ·杭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总额居全国前三(12/02)
- ·2011杭州美术节开幕 五大特色打造高端(11/11)
- ·2011杭州美术节将于11月11日开幕(11/09)
- ·浙江首个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正式成立(08/25)
- ·第二届浙江文化艺术节即将拉开帷幕(06/18)
- ·文化艺术:浙江曲杂变出魔力(06/15)
- ·《富春山居图》360年后再合璧 12件大陆(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