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朝赞:好的戏剧应该让观众记得住传得开留得下
杭州文化人物 包朝赞
包朝赞,1938年生,杭州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编剧(退休),一级编剧职称。
长期从事专业戏剧创作,以写民间传奇剧见长。曾荣获杭州文艺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先后创作、上演并获奖的舞台剧、戏曲电影、戏曲电视连续剧30余部,其中越剧《梨花情》获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剧本金奖、国家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文联曹禺戏剧奖;越剧《流花溪》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2013年,入围首届杭州市文化人物。
敲门,一慈眉善目的老人迎了出来。
此前,我在一个戏曲研讨会上见过包朝赞先生。他温和朴实的发言,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学历不高,只是一个中专生,并且学的是林业。”包朝赞说。
英雄莫问出处。对戏曲的热爱,加上自己的勤奋,他成为一个成果丰硕的戏曲剧作家,一个很专注的剧作家。
他的专注表现在创作题材上。
“老包很会写女人,并且专写女人”——这是浙江戏剧圈里公认的。他的作品特别关注女性的命运,《春江月》、《莲花湖》、《梨花情》、《流花溪》、《百花江》——听名字就很温婉,这一系列作品的女性都是美丽善良,命运坎坷的。女性,一直是他讴歌和赞美的对象。
为什么专注于写女性?与他的经历有关。
文革时期,“黑五类”的包朝赞被下放到桐庐一个畲乡。村里有位董大妈,看这个小伙子寡言少语,就让他住到家里,给了他许多照料。董大妈安慰他:“戏里不是常常有好人落难吗?忠良落难,总会有再出头的一天。”“文革”结束后,包朝赞写下他的成名作——《春江月》,女主角的原型,就是董大妈。
在他看来,女人的命运牵连着民族的命运——看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女性处境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包朝赞的专注还有另一个注脚:这些年来,他这样知名的剧作家,几乎只为杭州越剧院一个剧团写戏。
“当年把我从桐庐调过来,就是要我给杭越写戏,这是我的职责所在。退休之后,我依然愿意为杭越写戏,因为对这个团,有了很深的感情。”
这个写了一辈子越剧戏的男人,就像他戏里的角色一样,做人知恩图报。“人家给你一碗稀粥,你要还人家一碗干饭。”他说,这是他的母亲从小教导他的。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包朝赞说,这一瓢水,足够了。
○=杭州日报 ●=包朝赞
○ 您在创作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与年轻剧作家分享?
● 我自己有过一个总结,叫“三民四有”。
“三民”是“顺民心,合民意,通民俗”。顺民心就是要符合因果逻辑,合民意就是符合老百姓的意愿,该团圆的就团圆,通民俗就是要符合老百姓的风俗习惯。
“四有”是“有情,有理,有趣,有益”。有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有理,要有道理;有趣,看戏本质上是娱乐;有益,能够让人获得一些感悟。其中,有情是最要紧的。
这是我所认为的好戏的标准,也是我几十年来写戏的原则。
○ 您怎么看待当前的戏曲现状?
● 越剧是一种草根艺术。戏剧的最大需要就是“被需要”,就是要有观众。现在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一味追求大制作、追求获奖,而不管观众需要什么,不管社会效应。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花了数百万,却很短命,演不了几场,我觉得,这对戏剧是一种伤害。
我认为,好的戏剧应该让观众记得住,传得开,留得下。但真正朝这个目标努力的戏并不多。
○ 未来会有新作问世么?
● 目前在创作一部戏,《梨花情》的姐妹篇。仍然是一个“借古人之事,述今人之情”的故事,名字暂定为《结发谣》,讲的是夫妻之间的信任和宽容。我修改了很多遍,还要再修改。我希望这部戏由年轻演员来演,如果能够同样受欢迎,我的心愿就算完成了。
相关阅读:
- ·曾经的“杭氧王国”将变身杭州城市文化(03/27)
- ·李默然:为戏剧界担忧 有些戏剧品种后继(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