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寒冬突然来临 免费报试图改变“危局”
在“都市报纸冬日说”、“报纸消亡说”开始成为报业界的热论时,免费的精神午餐也开始疯狂的扑到鼻尖。
今年,《河南商报》计划免费发行;1月6日起,《北京广播电视报》免费送报三个月;《I时代报》在地铁沿线免费发行,《广东日报》即将出版免费报纸……免费报纸在国内开始正式抢滩传统报业市场,并试图割据利润份额。
在短短几年时间,“免费”正试图改变了整个报业格局。传统媒体正被网络、流媒体团团围攻,庞大的报业王国早已经不住新势力的啃噬。各国的报纸都在削尖脑袋寻找出口。不约而同,他们找到了“免费日报”!近10年,“免费”成为报业的最大期待,更成为大陆报业的最大期待,因为免费不容易,在大陆更不容易!
在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I时代报》创刊前后。在北京,地铁里也出现了《职场》、《前程》等免费赠阅、提供职讯的小型报纸,以及生活、服务类周刊《D壹周》。每每出刊,很快就被索取一空。读者数量不成问题,关键是靠什么和怎样支撑免费报纸。
试水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河南商报》计划免费送报,仅仅是个想法而已,他们的计划中和其他免费报纸最大的不同是:一定要回收报纸,所以他们想通过押金的形式保证报纸全部回收。
但这个计划最后没有被有关部门通过,据说原因是不正当竞争。
《河南商报》发行部的姚主任证实了他们确实有过做免费报纸的详细计划。但从外围了解到,《河南商报》“免费计划”没有得以实施的原因至少有一个,就是集团内部的作用,怕《河南商报》干扰了大兄弟《大河报》,有不正当竞争疑似,跟在《大河报》后,在集团内是威胁,在河南报业也是威胁。
那么,免费的事情只有暂时放下了。
与河南商报不同,北京广播电视报走过了自己短短的免费报纸生涯。近日,本刊联系到《北京广播电视报》,了解报纸免费发行的情况,其办公室的一位女士告知:这项工作早停了。问工作进行了多长时间,回答是:两三个月吧!
也就是年初,《北京广播电视报》开始发放免费报纸。从2005年1月6日起,《北京广播电视报》每周给北京五环以内的城区家庭赠送一份报纸。此举使得该报的发行量陡然增加到240万份,成为北京地区发行量第一的大报。
但他的出生就注定了离死亡不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鞠宏磊当时指出三点:一是如何应对印刷成本的巨大膨胀,“仅报纸的印刷和纸张成本全年就有近1.5亿,平摊到每一期报纸上,成本就是375万元。免费报纸一般要通过广告收入获得成本补偿。按照50%的广告版面测算,平均每个版的广告收入至少需要16万元才能持平。但北京媒体市场上,即便是主流报纸要达到这一标准也有相当的难度。” 二是免费报纸要面对来自受众传播效果的挑战。即当受众没有付出任何成本,免费获得媒体的使用时,他们会较少给予有意的注意,从而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如何应对发行的繁重任务。“240万的居民非常分散,居住在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入户发行方式带来的繁重工作量也成为《北京广播电视报》的经营风险之一。”
与前两者相反,由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于2004年3月16日创刊的《I时代报》还幸福地生活着,该报在地铁沿线免费发行,内容以新闻信息为主,现已开始割据利润份额。
《i时代报》是由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出版的定位为“上班族通勤路上获得资讯的报纸”,作为上海地铁运营公司特许授权的免费媒体,在未来7年内将不再有新的免费媒体进入上海地铁。该报目前在上海轨道交通3条线上57个站点共设有120个大型报架,供读者取阅。《I时代报》的未来发展具有无限想象空间。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发现,《I时代报》的核心读者群年龄多在20岁至35岁,拥有巨大消费力和消费决策力,他们中大部分没有阅读传统收费日报的习惯,是正从传统媒体中流失的人群,这些特征被广告商普遍看好。
鉴于免费报的前景,报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广州也赶了上来,11月1日上午,广州地铁总公司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创办地铁媒体签约仪式隆重举行。广州地铁总公司副总经理梁巧明表示,随着广州地铁线网的逐步形成,急需创办一份与地铁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报纸。而这份报纸就是广东第一份免费报纸。
都市报的竞争刚落下帷幕,新的空间开始发掘。可以预见的将来的报业格局将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