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创新的路径择优--市场导报的杂志化道路(3)
报纸杂志化:“同心圆理论”指导下的周报实践
财经纸媒是做日报好还是做周报好?目前尚无定论。一周只出两期的市场导报,相比日报表面上看有时效滞后的劣势,但亦同时存在纵深开挖的优势。不能先声夺人,那就后发制人。如何扬长?扬新颖观点之长、扬独家策划之长、扬信息吃干榨尽之长,所以每期我们都有类似杂志的《封面策划》;如何补短?通过《一周信息集纳》、《七日政经》、《官员声音》等栏目,对海量信息进行再加工、筛选和梳理。这样,呈现给读者的是没有水分的投资信息和重磅策划。
对于报纸杂志化的办报道路,理论界至今仍然存在较多的争议,毕竟像是一种杂交和嫁接。然而,鉴于行业报的人力、物力,只能是攥紧拳头打歼灭战容易些。而面对互联网巨量信息的冲击,传统纸媒的出路,恐怕更多的是信息内容的加工商和新颖观点的提供商。
所谓“报纸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深度报道,强调的是把提出观点和进行分析的能力,作为报社的核心竞争力。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大部分受众尽管已从网站或者手机短信中知道了新闻事件的发生,但他们仍然希望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闻信息,使自己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而杂志化,正是报业特别是周报顺应这一趋势的必然之举。这也就不难理解,今年以来,我们策划的《全球救市的九天》、《万科降价,谁舔刀口》、《浙江制造决战奥运》、《宏观调控转舵》等封面策划以及日本佳能问题相机系列报道、汶川大地震系列报道、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报道等等,总能够在第一时间被新浪、网易、浙江在线浙商网全部转载。
诚然,后发制人常常会面临题材雷同的尴尬。怎么办?我们提出“同心圆理论”,即在题材选择上尽量与同城媒体、主流舆论场的热点一致,但是在具体写法上则必须有独特视角。写作时这个“同心圆”的重合部分越少越好。举例而言,今年国庆,杭城几乎所有媒体都在聚焦杭州钱江新城游人如织,而市场导报抓住钱江新城作为长三角南翼重要金融中心的定位,独家成文。这样的报道不胜枚举,省内传媒界人士评介:“导报已逐渐成为一张有独特声音的报纸”。
相关阅读:
- ·第十八届全国妇女报刊年会在湘举行(09/04)
- ·中国三百余家广电报刊欲建联合经营平台(08/31)
- ·报刊业改革确定路线图 全国将实施报刊(07/02)
- ·各国报业集团调整结构应对金融危机(01/15)
- ·2009中国报刊业注定不平凡(01/06)
- ·报业寒冬中的“转网”效应(12/18)
- ·第六届中国报刊媒体广告价值报告会(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