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寒冬中的“转网”效应(2)
现在抛弃纸媒并不可取
然而,一些专家坚持认为报纸“转网”不仅是大势所趋,更到了必须立即付诸行动的“十字路口”。特别是新经济、新媒体的一些权威人士,多是危言耸听,把前两年比尔·盖茨关于“报纸还有50年寿命”的预言大大提前了。
旗下有《时尚》、《名利场》、《纽约客》等知名杂志的美国Conde Nast出版集团,去年4月创办了重量级的财经杂志Portfolio。最新一期该刊发表就媒体产业发展趋势对Netscape公司(以开发互联网浏览器闻名)创始人及美国硅谷核心人物Marc Andreesen的专访,Andreesen再次语出惊人,建议报界立刻抛弃纸媒,转向新媒体。
他说:“如果你在办《纽约时报》,你该怎么办?立刻关闭纸张版。你必须采取进攻姿态。你应当像1985年英特尔公司那样采取断然措施。当时该公司几乎要被日本的记忆芯片公司消灭了,而记忆芯片正是英特尔的强项。结果如何?英特尔自己消灭了自己的强项,转而致力于看上去更小却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项目——微处理器。正是在英特尔转守为攻的那一刻,它的未来才变得安全而明朗。报业公司不得不采取与之完全相同的策略……金融市场对报纸的未来已经大打折扣。因此,你如果是主流报纸的成员,那么就关闭印刷机吧,你的股票价格很可能会上升,尽管你会损失正常收入的90%。从此你就转向了战略进攻,于是你从此变身为互联网公司。”
Andreesen此番高论于10月底提前在Portfolio的网站上出现,立刻引发激烈争论。赞成者包括Mark Potts,一位干过15年报纸记者和编辑的媒体顾问。他认为,“此话听似疯语,但颇为有理。诚然,目前互联网的广告收入还不足以支撑报业的无纸化运营,但一旦整个报业组织都投身于网络产品,情况便会迅速改变。报纸目前未能在自己的网络版获利,部分原因恰在于报纸仍把主要精力放在纸质产品上。”网名Newsmaven者说:“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正趋向于退休年限,而报纸的生产是建立在砍伐加拿大树木、长途贩运纸张、动用无数印刷机、再将终端产品彻夜运输投递的漫长流程中的。今天如果报纸还没有诞生,相信没人会去发明这样的产品。报纸如果不大胆进入新传媒模式,必将为别人所替代。”
反对的声音就更多了。网名WTL者说:“这简直愚蠢之极!首先,很难想象一个尚负有债务的行业会为了所谓的‘进攻策略’而关闭自己的现金流闸门。其次,那个‘硅谷大腕’创办的公司已经死了。为什么?网络上的‘一招鲜’不灵了。报业未来的发展可以考虑很多策略,但显然不包括把自己的双腿砍掉。”网名furnk者说:“Andreesen的商业模式就是网罗很多投资者,把你的股价搞上去,然后把它们卖掉,导致你的报业公司彻底灭亡。如果你想让你的公司只有12年寿命,Netscape是最好的榜样。”媒体评论家Donald Singleton说:“人们购买纸媒以及广告商为宣传自己的商品及服务而向纸媒支付广告费,使得报纸发行人得以雇用最好的记者和专栏作家。如果纸媒消失变为网上的免费阅读品,报纸发行人不得不与无数的博客们争夺读者眼球和广告商口袋的银子,新闻的质量必将一泻千里。每想到此,我便不寒而栗。”报业设备网(metaprinter.com)创始人Robert Ivan说:“我同意报纸要从单纯沉溺于纸媒盈利的模式中突破出来,但我完全不同意Andreesen的观点。《纽约时报》去年的印刷和发行收入就达到17亿美元,而其网络版收入仅为3.5亿美元。纸媒收入必须用以发明革新和解决发展问题。如果现在就把收入水池的塞子拔掉,无疑会立刻导致报纸产业的毁灭。”
也许报业老大小苏兹伯格的话在报界最具代表性。这位纽约时报公司董事长及《纽约时报》发行人最近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并不关心纸质报纸是否能够继续生存,他只要求《纽约时报》永远和读者在一起。
笔者理解小苏兹伯格的意思:只要报纸能有自己的读者,以什么形式传递并不重要。西方媒体界不是还认为电视和广播也岌岌可危吗?连电脑网络也快变成“传统媒体”了,最后通吃的看来就是“苹果”之类的移动数字设备了。就像两年前笔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认为的,具备4G技术、巨额内存和最新电子纸等条件的便携式移动装置,将报刊阅读、电视收视、可视通信、货币支付、电子商务、办公及小区门禁等融为一体,很可能就是真正的“终结者”。
相关阅读:
- ·第十八届全国妇女报刊年会在湘举行(09/04)
- ·中国三百余家广电报刊欲建联合经营平台(08/31)
- ·报刊业改革确定路线图 全国将实施报刊(07/02)
- ·各国报业集团调整结构应对金融危机(01/15)
- ·2009中国报刊业注定不平凡(01/06)
- ·行业报创新的路径择优--市场导报的杂志(11/17)
- ·第六届中国报刊媒体广告价值报告会(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