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广告应适应中国文化
文章导读: 一些澳大利亚公司努力开拓巨大的中国市场。由于在营销过程中未能明白象征符号的影响,这些公司可能面临窘境。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讲师丽莎•雪蓉说,在中国工作3年后,她觉得西式广告与中国文化格格不入。
一些中国企业同澳大利亚的广告公司签约,想在营销上带上西方色彩,但经常创造出一些不符合中国人口味的广告。例如,将龙刻画成邪恶、吓人的东西,这与中国人对这一神秘怪兽的认知大相径庭。“这就像把袋鼠塑造为一个邪恶的角色呈献给澳大利亚民众,”她
一些澳大利亚公司努力开拓巨大的中国市场。由于在营销过程中未能明白象征符号的影响,这些公司可能面临窘境。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讲师丽莎•雪蓉说,在中国工作3年后,她觉得西式广告与中国文化格格不入。
一些中国企业同澳大利亚的广告公司签约,想在营销上带上西方色彩,但经常创造出一些不符合中国人口味的广告。例如,将龙刻画成邪恶、吓人的东西,这与中国人对这一神秘怪兽的认知大相径庭。“这就像把袋鼠塑造为一个邪恶的角色呈献给澳大利亚民众,”她说,“西方把龙阐释为邪恶的魔鬼,这在中国却行不通,因为龙对中国人十分重要,被认为力量无限,本性不坏。”
设计师和艺术家早就提醒,如果将进军中国视为日益重要的发展策略,广告公司和经销商要知道西式广告的含义。她说,澳大利亚广告商容易走耐克(使用恶龙)和丰田等大经销商的路子。在一则受挫的中国广告中,丰田普拉多汽车接受中国狮子的鞠躬。“狮子是中国一个强有力的象征符号,而普拉多是一款日本车。狮子向一款日本车弯腰,这让中国人很反感。”
雪蓉认为,随着越来越多澳大利亚设计师从事与中国产品相关的工作,这些敏感问题要及早知道。“广告公司会把在西方屡试不爽的策略用在中国,但是没有调查它是否合适”。
她说,公司要懂得,中国市场经历西式营销不过20年,几千年的文化DNA仍旧活跃。“营销中使用中国谚语不难,但更容易的是将谚语误读。”
文章关键字:广告市场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佚名 编辑:5sw 返回顶部
下一篇:广告界的“母鸡现象”上一篇:公益设施满脸都是“野广告”
相关阅读:
- ·将加大力度治理网络广告违法行为(03/21)
- ·“三限令”即将实施 广告市场逐步迈入(11/23)
- ·加强广告市场监管 让广告监管走上“快(01/11)
- ·金融危机中的海外广告市场(06/10)
- ·中国2010年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广告市场(08/19)
- ·未来五年广告市场报纸将稳占30%的份额(08/07)
- ·广告市场实行退出机制(12/20)
- ·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12/14)
- ·中国广告市场急速扩张 投放量10年飙升(10/23)
- ·四大关键因素决定手机广告市场前景(09/22)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