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领舞成都总部经济?
随着成都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相关政策的出台,总部基地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在成都开始萌芽发展。在青羊工业总部基地项目成功试水后,成都总部基地热潮快速升温。据不完全统计,成都目前共有21个总部基地。发展区内总体供应面积较大,其中主城区内总体规划面积为169533亩,郊区总体规划面积为414480亩,总部经济市场已形成“3+X”的发展格局。未来市场,产业写字楼开发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红火的开发态势追溯到最初的规划,走过的年轮还不到五年。
2006年春季,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总部经济”赫然在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科技商务、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制造、产品研发等不同类别的总部经济区。”就在这次会议上,“成都抢占中西部地区的总部经济高地,有其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如何才能使总部经济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这一年的成都两会上,“总部经济”成了不少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之一。
现状:发展迅猛 “3+X”战略发力
在成都市五城区和高新区的官网上,都开辟了固定的栏目和频道介绍本行政区内总部基地的最新动态与年度业绩。其中,成都市青羊区公众信息网的右侧,用白底蓝字设计的网站导航条印有“东区”、“西区”和“T区”。不难想象,这是一个体量超大的城市经济发展综合体。“投资热土,创业家园”的宣传口号印证了这一简单猜测。除此之外,惊人的业绩数字再次说明了总部基地的经济影响力。“发展区占地面积3015亩,总投资约89.6亿元,总建设周期约8年……”
“显然,这么庞大的开发体量和巨额的投资资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光是招商队伍就要上百人,招商渠道更是考功力。”北京融智资讯公司老总邓铭在看过青羊工业总部基地后如此感叹。
事实上,青羊工业的运作非常成功。一则来自媒体的报道曾这样描述,“自2004年以来,青羊工业总部基地获得社会各界的肯定,累计接待来自各级领导的视察共计100余次,接待国内外学习考察团近400个、超过万人次,5年时间里,青羊工业总部基地还成功引进了115家实力名企入驻(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国内100强企业等),新增税收10亿元,入驻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
取得瞩目成绩的还不仅仅是青羊工业,地处航空港的空港总部基地和地处龙潭工业区内的工业总部经济试验区,都用不同的数字和文字书写着他们的发展成果。“空港总部基地预计分四期开发,规划有写字楼、大型SHOPPINGMALL和商业步行街等,预计总建筑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预计将引进企业将超过上千家,预计每年实现利税超过70亿,解决超过2万个就业岗位。项目的成功推进将使区域快速城市化,对发展成都外向型经济,加强空港作为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作为对区域经济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来自武侯工业园的数据则更加精确。“2007年1-10月,全区各项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高点:到位市外资金85亿元,同比增长134%;实际利用外资3.61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地方财政收入10.78亿,同比增长80.92%,增幅居五城区第一。”
至此,成都总部经济“3+X”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呈现。来自成都总部经济研究的蓝皮书非常清晰地解释这一发展格局。“3指的是青羊区的青羊工业总部基地和青羊绿舟·税源总部基地、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空港总部基地、成华区的龙潭总部城三个大型的总部基地项目;“X”指的是其他中小型总部基地项目,包括金牛高科技产业园、锦江工业总部基地、武侯工业园总部基地、天府软件园等园区或园区里的总部基地项目。”
剖析:为什么这么火
2008年10月,第四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成都获得了总部经济第八位的好成绩,在中西部地区位居首位。“这一成绩说明了成都总部经济的实力,同时更将刺激程度总部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升温。可以预见,未来2-3年内成都总部地产的竞争格局将更加激烈。”一位与会的开发商代表在回忆中展望未来。
“总部经济模式的核心就是聚集效应,最终实现1+1>2的聚合作用。”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专家赵弘在其专著中这样说道。
现实中,入驻青羊工业总部基地的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带来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家相关企业入驻。同样,由于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在园区内,绝大多数企业人员都是招商银行信用卡的用户。而这些企业入驻园区后产生的内部聚集效应,将不仅仅缩短沟通成本提高合作效率,更有机会和平台实现更好更深的合作,尤其是上下游企业之间。据龙潭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航天通信的一名高层透露,他们在园区不但找到了稳定高效运作的办公场所,同时也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和合作升值无限空间。而各工业园区,正在利用园区平台搭建更深更广的沟通桥梁和渠道,提供针对不同企业需求的个案服务。
发展势头正旺的工业园区,离不开最初的规划。
根据《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2003-2020)》,成都将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将成都市现有的116个工业开发(园)区整顿规范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通过对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规划布局和具体实施,打造中国西部六大产业基地(具体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机械(含汽车)产业生产基地、医药产业基地、食品(含烟草)加工工业基地、冶金建材工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特色产业三大工业经济区域(具体包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现代制造业集聚区、特色产业集聚区),以此构建成都未来工业发展布局的新格局。大力发展两级工业集中发展区:即国家级工业开发区、市重点工业集中发展区。未来,成都下一步将构建全市工业梯度发展的新格局。工业系统将按照产业梯度发展规律和一区一主业要求,进一步明晰中心城区和二三圈层之间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关系,努力形成加工制造环节和生产环节相关联,中心城区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与二圈层现代制造业、三圈层传统优势产业梯度发展的新格局。成都中心城区将大力培育和引进管理、研发、采购、投资、结算、物流等区域性总部,努力打造五城区和高新区的工业总部聚集区。
由于成都总部基地项目的开发时间较晚,多数项目都参考了国外的总部基地项目及北京ABP等项目的开发运作模式,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项目产品呈现一定的同质化倾向。“例如,各园区都推出了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定位都面向国际500强、国内大中型实力型企业以及具备快速成长潜力的中小型企业。而由于自然禀赋所带来的低密度、生态化、舒适化工作环境,加上园区倾力打造的工作生活综合解决系统,成为众多企业将办公场所外迁的基础动力。”成都龙潭裕都实业有限公司企划部经理冯霖非常熟悉这一现状。
未来:长远发展还需特色化
随着“总部经济”概念的流行及成都各总部基地项目的建设,大型总部基地间的竞争将渐趋激烈,而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总部基地将陆续出现在各工业集中发展区,这些中小型总部基地凭借其专业化、特色化等优势,成为大型总部基地的重要补充,二者共同构成成都总部基地梯度发展的格局。“根据成都市对工业园区”一区一主业“的发展规划,我们预测,依附于工业园区的总部基地物业将逐渐细分,总部基地项目的功能定位将更加明确,将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成都地产业界资深人士、总部经济一线实战专家梁国武将未来押给了特色化。
从办公趋势来说,“郊区化办公的概念日益被市场接受,总部基地项目的规划建设将会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城市、社会及市场环境,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都世家机构首席分析师樊邦勇对记者如此表示。
在记者掌握的一份总部经济研究报告上写道:“从总部基地产品建筑来看,高效能、绿色环保的办公建筑将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建筑的集成性(集成建筑师、工程师、业主和委托方的需求和建议)、建筑模块化、可变性(采用新技术和革新设备)、节能环保四个方面。”
名词解释
总部经济是一种城市经济,是城市经济利用自身优势而形成的一种形态,是既定资源基础上的经济形态;它是一种合作经济,是中心城市与城市圈的区域分工合作的结果;它也是一种高端经济,是城市经济和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才生成的经济形态。
相关阅读:
- ·广州甲级写字楼租金涨幅居一线城市首位(01/17)
- ·西湖区5个区域性总部项目落户(12/28)
- ·西湖区开展转型升级九大专项行动创新驱(12/26)
- ·杭州余杭区瓶窑镇加快构建“一新两区”(12/08)
- ·深圳福田根植高端产业 持续发力“总部(11/29)
- ·外媒关注广州总部经济 走访越秀区(11/27)
- ·广州番禺区加快推动总部经济发展(11/15)
- ·苏州工业园区变身创新园区(10/25)
- ·10项举措助力深圳打造国际金融创新中心(10/16)
- ·深圳将出台扶持金融业33条(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