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老房变身 杭州首批危旧房改造试点工程完工
两年前的6月,西溪街道沈塘新村1幢、4幢、5幢的123户居民,向自己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作了最后的告别。两年后的昨天,在原地拔地而起的3幢6层高的新楼房交房。
“我们要住新房子了!”回到老家的邻居们喜形于色,那个倒痰盂、争厨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地处市中心的沈塘新村位于马塍路以东,莫干山路以西,文二路以南,文三路以北。其中的1幢、4幢、5幢房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共有居民123户,平均每户建筑面积仅31平方米左右,3幢房屋都存在年久失修、内外墙体粉刷层剥落、门窗残破、渗漏严重等问题。
“改造前,这里真的可以说是小破屋,一层住着七八户人家。”27年前,挺着大肚子的盛蔚珍住了进来,那是一间只有13.65平方米的小屋子,“别说阳台,连厨房、卫生间都没有,一家三口吃喝拉撒都在里头了。”
一层楼里只有一个厨房、两个水龙头,“那时候基本靠抢,”盛大姐说,为了洗菜、洗衣服、烧饭、用煤炉这点事,邻居们不知道红了多少回脸,“也难怪大家,特别是早上赶着上班上学,大家心里都着急啊!”
厕所就更麻烦了,3幢居民共用小区里的一个公共厕所,天天都过着倒马桶、痰盂的日子。
盛大姐的儿子周钧今年27岁,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说起小破屋的那点破事,他也是记忆犹新。“印象最深刻的是,因为地方小,我们就把两个方凳拼在一起当饭桌,有很多次,凳子一动,菜就掉下去了,饭都吃不安耽。”
“遇上下雨天,那更糟糕了,我们住的3楼是顶楼,漏水很严重,脸盆、脚盆都拿出来接还不够。有一回晚上睡觉,感觉头顶上的石灰墙都塌下来了,脸上都是灰。”
因为屋子小、走廊黑,盛大姐说,都不好意思叫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走廊一整天都是黑漆漆的,我们这种老住户每次回家都要先在走廊站一会儿,等眼睛适应了黑暗的环境,才能摸钥匙开门,不然连锁眼都找不到。外人来了,搞不好还会摔一跤,因为走廊里堆满了杂物。”
终于,在2006年9月,沈塘新村的这3幢房子被杭州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第一批危旧房改造试点工程,也是全市两处“推倒重建”的危旧房改造试点工程之一。
2007年6月开始启动,仅用了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搬迁工作。2008年4月,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到目前,3幢房屋的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新建成的3幢楼都是6层的,各有3个单元,共156套住宅,户型面积以52~54平方米为主,总建筑面积8650平方米,总投资约2500万元。
老住户们的心情都很激动,一张又一张地与新房子合影,迫不及待地走进去参观,大家对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结构基本上都很满意。
“采光也很好,跟以前的房子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啊。”盛大姐说。
现在,这3幢房子还剩下弱电、管道煤气等部分配套管线没有完成施工,到今年底明年初,123户居民就将拿到新房的钥匙了。到那时,原来的老邻居们又能相会在一起,聊一聊老房子新房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