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商业地产大跃进 共讨短视和盲目(2)
李亚明:除了被选址、被规划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拿到地以后,他也知道做什么去,但实际上没有人响应,就是被招商的问题。你想引进主力店、次主力店,发现没有人来,最后做成无主力店模式。现在的商家结构,400平方米以下很多,1000平方米以上也有,中间400-1000平方米的集合店严重供应不足,很难支撑一个好的商业规划。
做商业规划跟后期招商和运营紧密相关,不可能都做展示面宽,切身短的。商家每年有开店计划,他再怎么开,也有人才培养和管理提升的问题。政府主导城市规划,开发商了解自己的战略需求,零售商家以及顾问行业的整体服务到位,未来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养成,共同推进这个行业的发展,缺一不可。
邓中文:现在运营管理是费力不讨好,开发商或者是业主给你的收益非常非常可怜,研究100万平方米项目到底支撑多大商业体量,这么大一个事情三个月没有出来结果,业主急了。三个月能出来结果非常不容易,做这个事情需要时间和资金支持,可是开发商不会给你足够时间,要求一个月之内提交,开发商不愿意为部分前期付很高的价钱,纯粹研究型人才留不住。
观念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转过来的,国内很多企业不愿意付顾问费,因为顾问费不是预算内投入。国外顾问公司为什么做得好,他的顾问费收得很高,他能养得住人才。
鲁炳全:现在还是住宅的理念,商业地产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需要专业的支持,我们的投资开发商没有到这个层次。
杨毓:主体都在转化过程中,转化是暂时的,怎么经营好,有稳定的现金流之后,才可以借助金融,让更多资本支持你。有经营管理的压力,这个情况是难免的。
搭舞台、做表演
经济观察报:零售商也来开发商业地产,他们有怎样的优势呢?
王永平:零售业现在的利润越来越薄,不甩卖无法过日子。现在好不容易搞促销,老头老太太进门拿着各个商场的促销单买完就走了,他就无法玩下去了;第二,过去地产收益太大;还有一个原因,很多零售商找不到好的物业,盖的东西都是这样,还不如自己盖。
郭增利:一个零售业上市公司,股民买它的股票是为了看它的竞争力、经营价值。现在法律上没有这种约束,上市公司也没有这种责任的约束,国外我们看到零售商是不可能做地产开发的。咱们国内没有这方面制约,所以零售商可能买了地做了开发。
王永平:它的意义是以租金收益为导向,买完之后调个三年,高了租不出去,低了不想租出来,也不亏,三年后该升值了呢,跟炒地皮没有什么区别,将来发信托基金的时候,永远看你租金收益,物业忽略不计,这就是一些毛病。
李亚明:本来是开发商搭舞台,零售商做表演,现在搭舞台的学做表演,做表演的要搭舞台。
体验式消费无法替代
经济观察报:电商风靡时代,实体商业地产是否面临巨大挑战?
鲁炳全:电商和实体商业没有对立,当前中国购物中心越来越成为商业地产投资的主流,近几年购物中心的发展完全以体验式消费为核心,电商解决不了体验式消费。
李亚明:讲购物中心有标准,汉博标准是单层一万平方米以上,至少地上五层以上,购物中心实际上涵盖四大块,零售、餐饮、娱乐和服务。现在万达在综合体里降低了零售,提高其他三个业态。
实际上电子商务对零售冲击比较大,王健林也承认购物中心是吃出来的,如果餐饮做得好,未来也会很好,餐饮都没人来,这个购物中心不好做。
相关阅读:
- ·1月杭州写字楼成交和商业地产动态(02/01)
- ·商业地产突围战已打响 三四线城市是未(01/25)
- ·北京老牌商业寻求破局 运筹新格局(01/23)
- ·便利店品牌抢滩杭州市场 瞄准写字楼商(01/23)
- ·万科印力搅动商业地产江湖 开启租金百(01/22)
- ·广州写字楼等商业物业市场迎来了平稳期(01/19)
- ·2017杭州商业地产很活跃 写字楼租金创(01/16)
- ·上海实体商业“冰火两重天”(01/15)
-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逐渐衰落 已现洗牌(01/12)
- ·12月第四周杭州写字楼成交量上升 商铺(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