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是浙江块状经济的起步和基础
2012年3月,由刘仁伍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浙江蓝皮书《浙江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11)》日前在京发布。该蓝皮书从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微观企业主体的市场化、产品市场的成长培育、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形成与发展、法律制度建设与完善七大方面来全面分析浙江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测度浙江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对浙江省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进行了量化测定,对于经济研究理论工作者和经济金融的实践决策者,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蓝皮书认为,块状经济是浙江在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依靠农民自主创业和民间内源融资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据《2009年浙江省块状经济调查报告》的统计数据,2008年浙江共有32个市辖区、58个县及县级市,共计90个县级行政区划。县(市、区)拥有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块状经济,占总数的91.1%。2008年浙江省共有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312个,实现销售收入2.81万亿元,出口交货值6122亿元,从业人员831万人,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54%、62%和56%。块状经济在浙江省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浙江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42个特色明显、提升力度大、带动力强的块状经济,作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单位。2010年,该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共实现销售收入18489.7亿元,出口交货值3828.5亿元,利润1045.4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36.3%、35.8%和34.8%。《指导意见》同时提出下一步发展目标,即到2012年,全省将形成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20个左右300亿元至1000亿元、60个左右100亿元至300亿元的产业集群。2010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些意见提出了现代产业集群具备的六大竞争优势,明确了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方向。
专业市场是浙江块状经济起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特色市场带动的块状经济体现了其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内生活力强劲的特点。特色市场的发展推动了许多产业集群的发展,这些产业集群在国内、国外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特色市场指数逐渐成为表现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的“晴雨表”,进而间接反映经济总体运行趋势。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着手建立17个特色市场监测体系,并初步完成了15个市场指数的编制。根据行中支监测数据,已建成的15个特色市场指数以上行和波动为主,与总体经济走势基本吻合。2010年4大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指数1涨1降2波动;6大市场价格指数中除华东·诸暨珍珠价格指数前高后低、柳市·中国电器价格指数12月略微回调外,大部分指数以平稳上行为主;4大农产品价格指数2涨2波动。
相关阅读:
- ·浙江专业市场逐渐走好 必将大有可为(05/16)
- ·义乌商贸城“两年关门8000家”再调查 (02/21)
- ·杭州下城区力促专业市场品牌建设(02/14)
- ·杭州下城区关停主城区最大钢材现货市场(01/17)
- ·杭州西湖区21家专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12/20)
- ·嘉兴经开区专业市场前三季度交易额破3(11/10)
- ·杭州西湖区专业市场群调查报告:存在四(11/08)
- ·新常态下台州路桥专业市场重振途经初探(10/11)
- ·绍兴新昌开展专业市场大整治行动(09/27)
- ·广州流花商圈服装铺面现状:铺租不断下(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