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干扰经济转型和调整 商业地产伤不起
国土资源部7月12日披露,5月份以来所谓新“地王”主要分布在北上广等重点城市,以商服用途为主。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13日发布二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提醒“关注资本抽离住宅领域后的选择性炒作”。而国土资源部中地指数CLI编制负责人关于“泡沫风险向一线城市商业地产转移”的警告言犹在耳。
在住宅市场调控不断加码下,不仅开发商,地方政府也在将投资、卖地的心思转向商业地产。国土资源部提醒,正是因为住房用地流标流拍相对较多,一些城市在二季度末相对集中推出商服用地。显而易见,这背后是急于“卖地筹财”心态。因此,有必要密切关注在住宅市场上遇阻的房地产投资投机资本转向商业地产,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
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从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到天津、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南京、杭州、武汉、成都、西安、福州、长沙、唐山14个热点城市,商业地价明显领先受压的住宅地块,不同程度潜入景气区间。
事实上,在住宅市场调控下,商业地块及商业地产量价齐升,在重点城市日渐火爆的购物中心可见一斑,甚至一些三线城市商业建筑,面积年增幅也近90%,过剩趋势不言自明。业内人士指出,商业地产积累起泡沫,祸害甚于住宅泡沫,商业地产烂尾楼给银行造成的呆坏账将是摧毁性的。
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上世纪8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阶段,地价异常上涨的两大特征,一是主要集中于三大都市圈,二是商业用地领涨,住宅价格企稳。从地价上升率来看,1985年、1986年、1987年,商业地价上涨分别为12.5%、48.2%、61.1%。
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有很大的不可比性,但不能因此忽视经济腾飞后商业地产泡沫的剧烈破坏性。对此,土地管理部门要做好监测,客观评估商业地产的市场容量,既要关注商业项目的空置情况,也要关注资本抽离住宅领域后的选择性炒作。银行监管部门要加强商业物业抵押贷款监测,对商业地产和二、三线城市房地产风险保持警觉。
商业地产泡沫,干扰了经济转型和调整。从表现上看,推动商业地产及商业地价上扬的主要原因是住宅市场受限,住宅投资前景不明。而其内在原因,还是实体经济吸引力不足,于是,商业店面和写字楼成为资本追逐对象。
强压牛头不喝水。对于资本,要堵更要疏,如何让人家心甘情愿做实体,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相关阅读:
- ·1月杭州写字楼成交和商业地产动态(02/01)
- ·2018年萧山土地市场首拍 商业用地达上(02/01)
- ·商业地产突围战已打响 三四线城市是未(01/25)
- ·北京老牌商业寻求破局 运筹新格局(01/23)
- ·便利店品牌抢滩杭州市场 瞄准写字楼商(01/23)
- ·万科印力搅动商业地产江湖 开启租金百(01/22)
- ·2017杭州商业地产很活跃 写字楼租金创(01/16)
- ·上海实体商业“冰火两重天”(01/15)
-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逐渐衰落 已现洗牌(01/12)
- ·12月第四周杭州写字楼成交量上升 商铺(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