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600万方商务楼宇承载国际总部
静安,面积仅7.62平方公里,却坐拥上海市中心“寸土寸金”宝地。无论是白天徜徉于南京西路,还是夜晚登高俯瞰楼宇夜景,身处静安黄金地段,都能感受到城市发展的勃勃生机和市民生活的美好图景。
历经“步入现代化”、“走向双高区”、“迈向国际化”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如今的静安区成绩斐然,已经实现城区功能、产业能级、空间形态、环境品质、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的全面提升。
中共静安区委刚刚出台的《静安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目标纲要(2013—2020年)》又为城区发展提出了一项更艰巨的任务—要求全区上下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综合环境建设”、“法治建设”等方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这是静安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对接世界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将指引城区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新起点,机遇与挑战同在。静安区通过“SWOT分析法”剖析自身优势与劣势: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功能主题明确,高级商务区都市品牌深入人心;服务经济发达,服务业高端化和国际化特征明显;社会管理创新领先,城区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与此同时,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旧区改造成本高企,发展转型的压力与日俱增;中心城区同构化竞争日趋激烈……
这样的情况下,静安区紧紧抓住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机遇,勾勒一幅美好生活蓝图—到2020年,静安将基本建成一个现代化国际城区,经济实力雄厚、城区功能健全、文化氛围浓郁、国际交往频繁、文明诚信守法、社会和谐有序、生态环境友好、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美好静安,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坐拥“寸土寸金”宝地的静安,将在未来7年完成一项更艰巨的任务—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这是静安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对接世界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将指引城区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到2020年,静安将基本建成一个现代化国际城区,经济实力雄厚、城区功能健全、文化氛围浓郁、国际交往频繁、文明诚信守法、社会和谐有序、生态环境友好、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经济发展
600万平方米商务楼宇承载国际总部
【解读】
近十年间,静安区演绎了一个个精彩的“楼宇故事”。全市第一幢“亿元楼”嘉里中心诞生在此,这在当时是上海的一个奇迹;之后,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梅龙镇广场“金三角”逐渐形成,恒隆广场目前税收接近30亿元;现在,静安寺地区的“金五星”楼宇集群已初具规模。全区目前共有商业商务楼宇200多幢,总面积达430万平方米,未来还有接近200万平方米的发展空间。
楼宇承载着现代服务业。发展楼宇经济过程中,静安区“站高一层”制定规划,确立了建设经典雅致、繁荣繁华的“国际商务港”和“一街五区、南改北建”的规划思路:以南京西路为主轴,从东到西确定了5个各有侧重又优势互补的功能街区;同时向南、北部延伸,打造支马路特色商业街;做宽做厚南京路,努力使静安南京路成为楼宇集群、品牌集聚的上海核心商务区之一。
楼宇里的许多国际企业总部和国际著名品牌,聚集着巨大经济能量,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区增加值的86%以上。
未来,静安将坚持用开放的思路推进发展。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正在进一步提高,从引进资金、引进产能向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人才、经营模式和优秀团队转变,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涉外企业税收占税收总收入比重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纲要】
核心功能区建设基本完成。静安南京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基本建成,滨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具规模,曹家渡休闲商务生活区进一步成熟。楼宇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建成若干个集商业、商务、精品文化及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高能级大体量城市综合体,区域内甲级写字楼的品质和单位面积产出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依托高品质商业商务楼宇载体,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地区性投资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功能性总部型机构入驻,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度和发展能级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25%左右
【解读】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确立在浦东新区、黄浦区先行先试,不过拥有大量外企总部和金融中介机构的静安区有意主动对接、错位发展,要打造类金融机构的聚集区。
一系列推进金融及相关专业服务业发展新举措,将在静安区陆续出台。这些措施包括 “对重点机构和企业制订个性化政策和个性化服务”,“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消费信贷公司”,“扶持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创业板上市”等。
具体来说,将以静安国际商务港建设为核心,制定金融和专业服务业发展规划,建设和形成静安发展金融和专业服务业的集聚地区;调整商业结构,丰富商业业态,完善商务配套,开发文化设施,优化信息网络环境,督促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为金融机构入驻提供优质环境和优质载体;建立政府专业化队伍,强化为企业服务的能力,给予金融机构、企业优惠的综合配套服务,制定个性化政策和个性化服务;鼓励发展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基金)及创业投资企业,鼓励区内金融机构参与各类金融创新和试点。探索建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促进私募股权基金等准金融机构在静安集聚等等。
【纲要】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重要进展,与上海“四个中心”功能相适应、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商贸流通业、专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业等重点产业融合发展,结构更加合理,形成较强的竞争力、辐射力和抗风险能力。
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
【解读】
静安文化创意产业增长迅猛,营业收入“十二五”年均增长率达到30.98%,设计展示、传媒广告、戏剧娱乐、艺术品交易等行业快速发展。“昌平路创意产业集聚带”被纳入《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威海路现代传媒产业集聚区影响力不断扩大。
现代戏剧谷是静安精心培育的一张文化名片,以“南京西路—华山路”现代戏剧产业发展为轴,打造“美琪大戏院—商城剧院—上海展览中心—艺海剧院”现代戏剧集聚区、“百乐门—云峰剧院”多媒体戏剧集聚区、“上海戏剧学院剧场群—儿童艺术剧院”都市话剧集聚区。
“十二五”前两年现代戏剧谷壹戏剧秀春夏和秋冬演季共推出约48台剧目,571余场演出,包括现代戏剧谷名家工作室出品的《步步惊心》、《水磨新调》,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系列演出,上海本土原创剧目《钢的琴》等;成功举办了2011、2012壹戏剧大赏,春夏和秋冬演季市民剧场共推出40台作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关注,营造了浓郁的戏剧文化氛围。
【纲要】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区域发展重要引擎。积极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贡献度和推动力明显增强。坚持高端引领,着力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链,大力推动设计展示、传媒广告、戏剧娱乐、艺术品交易等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式、集群化发展,实现从要素优势向产业优势的提升转化。努力争取合作开发上海展览中心等区域内优质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昌平路创意产业集聚带、威海路文化传媒街、华山路戏剧专业街等文化创意产业新载体,把静安打造成为上海中心城区的创意枢纽之一。
智慧城区
居民家庭百兆宽带接入能力100%
【解读】
2012年,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城区建设列入区政府实事项目。目前静安居民区光纤覆盖率和公共场所无线覆盖率均达97%,光纤覆盖能力达约13万户,实际开通使用光网用户8.2万多户,133个公共服务场所完成无线局域网(WLAN)的建设,南京路沿线和曹家渡商圈室外公共区域的无线网络完成建设并开通试运行。
智慧城区的落脚点,在于社区的智慧化改造。石二街道率先打造 “一体两翼”智慧社区,“一体”指社区网站,通过外网为居民提供网上服务、网上预约的集中平台,“两翼”则指社区帮困救助信息系统和社区居家养老综合系统。其中,社区居家养老综合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社区的应用,将分批为居民建成“健康档案”,今后居民可以用手机、电脑等与社区医院家庭医生联网,在线咨询、在线治疗,还可以在网上预约医院挂号。此外,社区公益WIFI也同步向居民开放。街道在六大中心、居委会等设置20个信息点,为周边居民提供每天1小时免费信息化公益上网。
这样的“智慧运用”将逐步辐射各种人群。今后,老人家庭可以免费享受“居家安防系统”,一旦家里发生燃气泄漏、火灾等事故,系统能第一时间告知街道值班平台、居委会书记、居民区块长、物业值班人员以及老人指定的两名亲属手机;一项“家庭全球眼”增值服务主要针对双职工家庭,居民可以要求宽带网络运营商在家里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时了解家中老人和孩子的状况。
【纲要】
全面加快智慧城区建设,结合静安实际,推广应用世界城市发展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管理运用水平保持全市领先。重点聚焦智慧商务、智慧社务、智慧政务等领域,逐步形成全方位的新型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体系。
相关阅读:
- ·上海静安区制定国内首个商务楼宇物业管(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