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将成北京重点扶持对象
随着大型居民社区的不断增多,社区商业成了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场所,但社区服务却无法借力线上实现扩区域整合。针对于此,此前市商务委发布的关于2014年商业流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中,再度将支持发展社区商业便民服务连锁门店、社区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列入今年的重点扶持对象。
社区消费逐年提升
根据市商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的社区商业消费已经占到社区零售总额的一半。根据北商商业研究院所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个数据在最近两年里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而且在未来发展速度会更加快速。
去年,北京增添了2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根据规划,2015年“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要基本实现覆盖全市60%以上城市社区。届时北京也将初步建 立起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2011年,北京市曾发布《北京市社区商业服务业提升引领规范试行》,对社区内的多个 业态进行了调整提升和规范,包括再生资源的回收、小发廊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网客”队伍,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搭载模 式的便利终端+社区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将成为未来政府主推的项目之一,“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也将再度升级。截至目前,和平里街道已在20个社区中建立了180家服务商参与的“1510生活服务圈”,实现了街道网点的全覆盖。未来,与电商自提相结合的O2O模式将在社区复制开来。对于老城区来说,一方面 需要加大对综合购物中心的投入,另一方面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增加社区的送货上门和家政代售代缴便利服务变得迫在眉睫。
社区连锁将重点扶植
根据市商务委公布的关于2014年商业流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支持发展社区商业便民服务连锁门店、社区商业综合体被放在发展社区商业的重中之重, 根据记者此前的社区调查,中心城区尤其是长安街以北的社区内,便民连锁门店的集中度较高,但是长安街以南城便利店数量则明显减少,依靠夫妻店、街边店成为南城居民满足日常需求的主要方式。
春节期间,伴随着大量夫妻店、路边店的停业,为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一位经常在所居住的小区底商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尽管该小区距离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并不太远,但平时买一些单独的生活用品还是会选择楼下就近,但因为春节大多关门,即便只买一袋盐也只能选择到大型超市购买,非常浪费时间。
事实上,尽管7-11等国外连锁便利店一度因价高而被质疑难被社区居民接受,但在食品问题频频曝光的同时,连锁便利店也因在进货渠道、价格方面比起独门独户的便利店来说更让人放心。此外,全年24小时的营业时间也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
在商品服务的同时,连锁餐饮进社区成为居民最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调查选取的有代表性的12个大型社区里,餐饮在社区商业各业态中占比最高,平均占比达到32%,其次是生活服务类(包含家政、洗染等行业),占比为27.5%。值得关注的是,在包括天通苑在内的新兴社区当中,第一代居民已经进入了育龄高峰, 幼儿教育需求在增加,幼儿教育正在快速扎根社区,12个社区平均比例为5.75%,有些社区的比例已经高达9%。
总部经济蓄势待发
在今年的商业扶持资金中,还新增了支持总部经济集聚区培育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项目。去年5月,首批18个园区正式被纳入北京市总部经济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的范围,总部经济办公室也首次成立。
据市商务委透露,北京市总部经济已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特征。目前北京已初步形成了“三大五小”总部经济集聚区,其中“三大”是指北京商务中心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金融街,“五小”是指东二环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带、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北京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和国门商务 区。
记者从市商务委官方网站了解到,去年全市各类一级总部企业1533家,比上年增加了228家。总部企业及在京下属分支机构共实现增加值8655.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8.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2013年总部企业吸纳从业人员308.3万人,同比增长10.1%,占全市就业人数的27.8%;总部企业人均劳动报酬12.5万元,远高于8.2万元的社会平均水平。北京总部企业以占全市0.4%的单位数、25%左右的就业人数、40%左右的能源消耗,创造了全市近半的增加值,实现了全市近六成的收入和税收,已经成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除了上述项目外,支持郊区连锁商业企业开展商品联合采购,降低郊区市场商品流通成本、开展农超对接的超市建设和改建果蔬农产品生鲜配送中心、分拣平台、特色商业街的升级改造等内容也在重点扶持项目之列。
相关阅读:
- ·北京社区商业普遍面临难题 部分商家勉(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