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总部经济效应集中显现
总部经济是保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记者昨天获悉,外高桥保税区区域现有300余家总部经济企业的经营收入、税收、进出口额分别占区域的近一半。而类似蔡司,包含研发、贸易、物流、结算等两个功能以上的“复合型”总部在外高桥内正逐年增多。
企业享受保税区定制服务
就在一周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外高桥美约路的蔡司中国总部大楼正式启用。蔡司集团将本土研发视为其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核心,在此次启用的总部大楼内,设有蔡司集团在德国以外的首个企业级创新研发中心。
从贸易公司转型为研发中心,最终升级为地区总部,蔡司上海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德国蔡司集团是全球光学和光电行业的领导者。目前,蔡司中国已经成功建立了显微镜、医疗技术、工业测量、视力保健和消费光学五大事业部。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全面启用的蔡司中国总部新大楼总面积达1.64万平方米。大楼内配备了包括医疗技术、显微镜及工业测量事业部的销售服务总部,应用服务与培训中心,蔡司工业测量部生产工厂,以及面向整个国内市场的中央物流与仓储功能。
蔡司集团总裁及首席执行官MaximilianFoerst表示:“中国是蔡司集团在亚太地区最大、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成为了蔡司全球市场的重心。”
据了解,蔡司中国总部大楼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国企业中国地区总部项目,而其快速转型背后少不了保税区为其提供的“定制化服务”。
“我们许多‘高精尖’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而来。对于这部分设备,海关监管上原本只允许存放在保税仓库内,但我们却想利用设备为更多国内外客户做演示和培训。”蔡司中国首席运营官谢磊告诉记者,经过与保税区沟通,海关方面特别允许蔡司在保税仓库以外的展示厅展示这些设备。
“粗略算下来,这些保税状态下的设备,价值在数千万人民币左右,可想而知这为我们省下了一大笔税金。”他说。
外币业务周期从一周到一天
目前,随着产业的梯度转移和转型发展,外高桥保税区逐渐集聚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型企业,不仅是数量的增速,能级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将全部或部分总部职能放在上海,使在中国的地区总部成为集多种营运职能为一身的“复合型总部”。
记者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获悉,自2013年启动以来,保税区管理局联合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税务、外汇、公安等驻区智能部门,为亚太营运商计划企业建立贸易便利化政策支持体系,制定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案,帮助跨国企业以自贸试验区为枢纽,形成亚太区的订单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建立统筹国内国际市场、在岸离岸业务,以及贸易、物流和结算各环节的运作模式。
目前,已有两批42家跨国企业获得集团总部授权,其中2014年签约的首批20家企业业务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业务拓展和功能整合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也受到企业特别是总部型企业的普遍欢迎———
“向国外企业支付货款,以前需要7天,现在仅1天就能搞定,”蔡司中国首席财务官表示,“一方面,区内总部型企业可以统筹管理境内境外的外汇资金,实现资金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总部型企业可以实现集团资金跨境集中收付和净额轧差,提升集团全球结算效率,降低了财务成本。”
截至今年8月底,区内已有73家企业参与试点,整体运作顺畅,试点效果显著。同时,在外汇管理局支持下,保税区域运用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使用运营管理和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金融创新措施,探索开展了投资性跨国公司资金管理总部试点工作。
目前已为4家投资型总部出具了认定函,其中2家先后运用注册资本完成首笔投资,投资总额约1亿美元。
相关阅读:
- ·上海总部经济新引擎:虹桥商务区再迎企(05/23)
-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 致力为跨国公司提供(02/24)
- ·上海吸引外商打造“总部经济” 首次提(02/16)
- ·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总部经济凸显 占比(10/09)
- ·上海总部经济倒逼软环境补齐“短板”(08/01)
- ·上海“总部经济”解剖:跨国公司“来去(07/18)
- ·上海新泰仓库变身总部经济大本营(07/11)
- ·上海浦东成总部经济高地 汇聚400多家总(01/29)
- ·51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沪 上海总部经(09/06)
- ·上海自贸区总部经济转型升级(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