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楼宇经济 >> 综合体 >> 浏览文章

商业地产去化压力远大于住宅

2016/11/25 13:43:25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专家表示,商业地产等非住宅地产库存形势比住宅更为严峻,另一方面,因为部分老政策没有适时更改,现有项目规划中,住宅的商业配建比例仍无法调整,可能还会继续“加库存”。

    由于实体商业不景气、地方政府超前规划等多种原因,百货业态及卖场相继出现集中关店现象。多个知名百货公司相继关闭部分其在二三线城市甚至一线城市的门店。同时,另一零售主力业态“大卖场”也陷入业绩下滑的困境。专家表示,商业地产等非住宅地产库存形势比住宅更为严峻,另一方面,因为部分老政策没有适时更改,现有项目规划中,住宅的商业配建比例仍无法调整,可能还会继续“加库存”。

    非住宅地产面临海量库存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近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已现负增长态势,而占总库存近三成之多的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其待售面积的同比增速均超过10%,严重拖了整个地产行业去库存“后腿”。

    数据显示,商业物业待售面积自2015年10月开始持续走高,多个城市均出现商业地产库存过大的情况。同策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成都、天津、南京存销比分别高达141个月、96个月、83个月。不少二三线城市商业、办公用房的去化周期也已超过50个月。

    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商业地产产能过剩的情况也颇为严重,北上广深的商业地产存销比分别为56个月、42个月、23个月、36个月。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和开发企业普遍表示,当前商品房库存中非住宅的压力远远大于住宅。“去库存压力还是更集中在非住宅,特别是商铺、办公楼等。安庆商业物业的去化周期至少需要五六年。”安徽省安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陈斌说,“实体店生意不好做,即使是市区最繁华的地段也有KTV、咖啡店等关店现象。”

    在安徽省池州市,即使在主城区,商业地产也面临“没销路”的局面,一些商铺每平方米均价从7万元降到4万元依然卖不动,大量闲置。池州一位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该公司开发的一处项目共100万平方米,是当地最大的项目之一,目前住宅已基本消化完毕,“但达到预售条件的3万平方米非住宅几乎都没卖出去”。

    类似情况在三四线城市十分普遍。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中国区主管谢晨表示:“不少城市供应过剩将令商业地产市场在短期内承压。以写字楼市场为例,2016年全国17个主要城市写字楼累计空置面积将增加32%。如成都、重庆、无锡、长沙的空置率将连续第三年处于30%以上,市场严重供过于求。”

    电商冲击无序开发是主因

    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政府的超前规划和无序开发、电子商务的冲击及开发商和运营商的同质化竞争是商业地产陷入“寒冬”的关键因素。

    谢晨分析称,由于前期规划体量、推地节奏与市场需求的协同欠佳,加之后期交通、商业配套跟进不够及时,不少城市的新城新区商业地产普遍面临供应充沛而需求不足的困境。

    截至2015年底,上海重点发展的大虹桥商务区库存高达66.4万平方米,去化周期超36个月。由于新增供应剧增,开发商普遍推迟虹桥项目入市。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商业地产行业呈现整体性困难,既有来自行业内部,如商业规划失控、地产商业项目供应量过大等原因,也有电商冲击、经济下行等外部因素。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认为,百货业的利润增速已出现连续四年下滑,2015年则出现史上首次利润负增长。“首先是供给需求过多,如商铺投资一直处于高位,商业用地供应持续增长,其结果就是商业地产开工速度高于零售总额增长。一线城市的租金尚能保持低速增长,二线城市的租金已出现下滑趋势,而中西部的商铺相比2008年少了一半。此外,当前商业地产面对的最大压力仍是电商冲击。”

    同质化严重也是商业地产陷入困境的原因。戴德梁行中国区商业地产服务部主管江舒民说:“以新建区域型购物中心为例,由于商业项目相互间竞争激烈、供应量大,易造成项目同质化情况。”

    住建部住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理事长顾云昌表示,泡沫化、同质化、边缘化、过量化是当前商业地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专家称地产规划应更科学

    尽管非住宅地产高库存问题开始显现,但记者近期走访各地发现,不少地方政府和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依然沿用之前的开发套路,去库存手法简单粗放,高库存风险不断累积。

    不少开发商反映,仍有部分老政策没有适时调整,可能还会“加库存”。池州、安庆等地不少房企反映,尽管商业地产已严重过剩、风险突出,但现有项目规划中,住宅的商业配建比例仍无法调整,地下车库的平均配比也仍为1:1。

    “虽然程序上来看,在不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经过专家评审、市政府批准等程序后可以调整规划,但考虑到土地出让公平性,以及不同性质用地的土地出让金额度也不一样,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池州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胡军保分析说:“首先,原先项目规划为纯商业用地的,根据现有政策不能调整为住宅;其次,项目规划时明确了商住比例,或明确商业用途的,也不能调整。只有项目规划为商住综合且并未明确比例的,或纯住宅项目的户型可以调整,但也要走程序。我们也在和规划局申请,把项目里还没有建设的一条商业街转化为住宅,或者减小体量,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获批。”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商业地产之所以看起来库存“惊人”,与商业地产运作模式也密切相关。

    世邦魏理仕华东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商业部资深董事范红娟表示:“未来商业地产开发和运营商应当更加注重体验感的提升,除了通过增加餐饮、娱乐业态吸引客流外,还要组织策划更多现场活动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针对各地“非住宅”去库存压力,一些基层干部和开发企业负责人均表示,要尽快从“供给侧”入手,及时调整政策,解决商业地产过剩、供需失衡等问题,防止“风险点”进一步扩大。

    顾云昌认为,政府首先应从供给端入手,要优化土地供应结构,通过供地、规划等途径控制增量。对于库存量大的城市,要暂停商业用地出让。“首先,通过合理调整项目规划,防止商业地产进一步积压。未来在城市商业布局上,宜采取核心商圈、街区商业、社区底商分层次开发,避免商业综合体、百货类项目扎堆,实现相对均衡。其次,针对商铺消化库存渠道单一、单纯依靠销售很难消化的问题,适当从税收政策入手,鼓励开发商自持。第三,促进已有的商铺、办公、车库等消化,可考虑将‘房票’‘购房券’等有效化解住宅库存的政策扩展到商业地产上。”(原标题:非住宅地产去化压力远大于住宅 记者:郑钧天)

文章关键字:商业地产,商业地产库存,商业地产去化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编辑:8060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