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楼宇经济 >> 写字楼市 >> 浏览文章

杭州人居展:楼市的需求结构在悄悄改变

2009/5/21 9:14:34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自住的、改善的、投资的都“动”了                                                 人居展:楼市的需求结构在悄悄改变        3月成交4767套,4月

    自住的、改善的、投资的都“动”了 
    人居展:楼市的需求结构在悄悄改变 
 

    3月成交4767套,4月成交6268套,5月2000套左右的周成交量,处在这样一个异常火热的回暖期下,本届人居展更像是一场消费者的“淘”房之旅。

    那些或出于自住、或出于投资目的群体急于入市的心态,似乎在预示着新一轮纪录刷新的可能。不过,人居展上购房者的身影已悄然发生了改变,二次置业者、投资客的需求释放,一改以往婚房刚性需求独霸天下的局面,而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也从单一专注价格因素,转为优质的居住品质和舒适生活空间的多重考虑。

    折扣少了

    入市的步伐快了

    楼市的变化时时牵动着购房者敏感的神经,进入四月份以来,杭州楼市的回暖迅速,成交放量,成为不少购房者入市的最大信心所在。

    尽管,不少楼盘的优惠幅度小了,折扣少了,但是本届人居展上,抱以强烈入市意愿的消费者却多了。中原地产的需求调研显示,至少三分之一的购房群体认为当前楼市的价格已经调整到位,可以择机入市。在这些态度坚决的群体中,有15.1%左右的购房者明确表示会趁目前政策相对宽松、价格基本合理的状况下,将购房计划适度提前。

    与这批态度坚决入市者相比,也有些购房者在人居展过后,选择了观望,甚至有意延后了购房时间,“有些楼盘的价格还是存在虚高的成分”,一位购房者的看法很能代表这部分购房者的心态。他们认为近期杭州楼盘的优惠和折扣较以前要少得多,下半年楼市还会不会调整也很难下定论,倒不如索性延长观望期,留待下半年再下单。

     价格走势的预判和对政策环境的认识,构成了当前购房者对楼市走势预期的分化,从而直接影响到购买行为的产生。以最理性的心态、选择最合适的入市时机,是很多购房者在本届人居展上努力寻求的最佳决策点。

    改善性需求上升了

    投资需求回流了

    业内普遍的观点认为,首次置业者的刚性需求爆发,是近期楼市成交量大增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原地产在本届人居展上的调研表明,首次置业者的比例仍然高达六成,二次置业者占了35.7%,该两项数据较去年10月相比,首次置业的比例下降了6%,而二次置业的比例上升了7.8%。

    “首次置业者在短期内往往是看得多,下单的少,而二次置业者后续下单的比例则要高得多。”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认为,改善性需求在总购房群体中的比例上升,改写了楼市单一性的需求结构,更有助于楼市整体性回暖。

    本届人居展,需求结构的调整初露端倪,由刚性需求带动改善性需求,继而诱发投资性需求抬头。无论是投资出租还是投资待物业升值的比例,这阶段的楼市都较去年下半年有所增大,尤其是年初以下沙、九堡为代表的区块的楼盘,以普遍降价的姿态实现价格上全面触底,为投资客创造了“抄底”的最好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本届人居展上,省内客户的比例接近11.6%,闻风而动的投资客纷纷入市,无疑加快了资金流入楼市的速度。

    户型越做越紧凑

    “送面积”渐成潮流

    “消费者对购房区域的选择,其实就是对于一个区域城市化进度的考量和未来城市化前景的期望。”有专家说。在本届人居展上,消费者对“潜力股”滨江板块、九堡乔司板块,以及相对成熟的城西蒋村板块、城北板块的楼盘的热捧,再次证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潜力板块、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板块,最能吸引购房者的目光。

    地段是先天条件,配套是外在因素,环境是内在价值,在楼盘的选择原因上,这三项成为了评价一个高品质的楼盘“硬杠杠”。对于现阶段的多数主流产品而言,单套物业在户型上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购房者更多的在楼盘的宜居特性上进行期待。

    本届人居展上,90平方米左右的2房户型仍是购房者的主流选择。消费者对紧凑户型面积的追求,也逼迫着开发商在产品的创新上有所表现,以更好地实现优质的居住品质和舒适生活空间。从实效性来看,赠送面积是最容易获得客户认可的方式。有数据显示,有54.3%的客户特别关注过楼盘赠送面积的情况,接近八成的购房者认为赠送面积会对其购房决策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赠送面积已经成为楼盘销售的一大卖点。
 

文章关键字:杭州人居展,人居展,杭州楼市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佚名 编辑:8030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