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区(滨江)重磅推出“1+X”产业政策3.0版
不创新,就没有好政策;没有好政策,就不能赢得发展新优势。
昨天下午,在全国创新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杭州高新区(滨江)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磅推出该区全新修订的“1+X”产业政策3.0版。
“1”,就是指一个综合性产业扶持政策,即《关于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从宏观层面明确了此次产业政策体系制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扶持政策。
“X”指11个具体配套政策,分别为加强人才工作、促进领军企业跨越发展、支持瞪羚企业加快发展、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推进产业国际化以及人才激励政策等具体配套政策。
“政府服务好比鞋,企业好比小孩的脚,政府服务这只‘鞋’要不断适应企业这只‘脚’,‘脚’长大了就要给更适合的‘鞋’”。2011年以来,根据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特点和实际需求,该区已连续推出两轮“1+X”产业政策体系,加大对不同类别产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和不同功能平台的差别化政策扶持,产业政策导向始终站在国内产业发展的最前沿。2017年,全区企业共获得各类产业扶持资金31.51亿元,遥遥领先全省全市其他区县(市)。
互联网产业园
关键词:人才 聚焦国际化高端化
●引进、培养和留住人才创新创业。每年安排预算不少于5亿元,作为人才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改善创新创业人才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每年安排预算不少于1.5亿元,实施新一轮5050计划,加大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引进和集聚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努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
在此次发布的新政中,高新区(滨江)对人才的重视再次彰显。新一轮“1+X”政策体系配套政策的第一条就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也即“人才新政30条”。
据高新区(滨江)人才办主任胡也静介绍,虽然早在1998年,就有30万元“重金”招揽留学生回国创业之举,近年来又推出了“5050”引才计划,但正式推出“人才引进+创新+创业+生活”的全面集成政策体系,在滨江尚属首次。
“从人才租赁房、房租补贴,到办公场所以及创业资助,再到子女就学到父母养老,我们都作出了政策考虑。”她说,为的就是能够让人才在滨江“快乐创业、幸福生活”。比如,将通过人才社区建设、“货币补贴+人才房租赁”模式,解决安居问题。再比如,全国首推人才父母养老服务政策,创新创业人才的父母,不论户籍,可列入滨江区养老服务对象,优先安排入住滨江区政府养老服务机构。
新政的“全球引才”力度空前——每年财政预算将不少于5亿元,最大力度“奖人才、奖平台、给资本”。以自主申报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为例,可在享受国家、省、市最高300万元基础上再给予区120万元奖励,奖励额度为目前杭州市最高。同时,对于入选“5050计划”的人才项目,给予办公场所租金补贴、银行贷款贴息,给予最高1500万项目资助。
下一步,滨江还将实施资本引才和柔性引才,面向全球选择优质人才项目和引进“海外工程师”。设立1亿元海外项目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合作模式,委托相关专业投资机构选择优质项目参与投资和兼并、收购,并且鼓励设立境外招才平台、国际双向孵化器。
另外,人才培养将紧盯“原始”技术创新,将重点推出“三名”工程——名院、名校、名所来滨江独立设立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和孵化平台,可获得最高500万元的补贴。同时,还新增了对领军人才、文化名人、网络作家等人才创业的分类扶持政策,让每一类人才都能在滨江找到适合自己的差异化政策。
关键词:产业 全方位全流程精准支撑
●促进领军企业跨越发展。每年安排预算不少于5亿元,支持在关键技术领域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或行业领头地位的领军企业发展。
●鼓励成长型企业发展。每年安排预算不少于2亿元,用于支持瞪羚企业加快发展。
●鼓励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每年安排预算不少于1.8亿元,用于科技型企业的培育。
●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鼓励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数字内容、网络文学、影视产业、文化会展等文化创意企业。
关键词:创新 多主体协同创新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新认定、新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从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同时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等。对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奖励,最高奖励50万元。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最高奖励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支持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创新载体建设,认定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最高奖励100万元;认定博士后工作站等,最高奖励50万元;对国际合作基地资助,最高100万元。
●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及服务能力。对发明专利申请的资助额度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向海外申请每件资助翻倍;给予25%的发明专利年费资助;制定各级各类标准,最高奖励100万元;对知识产权维权案件的资助额度从年资助1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新增了对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专业人才的奖励。
一直以来,高新区(滨江)创新实力有目共睹。近日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杭州高新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以及发明专利百强榜企业数量均为全省首位。
未来,“创新驱动”仍是滨江发展的有力“心脏”,配套政策主要涉及《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让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受益。
高新区(滨江)科技局局长汤茵介绍说,滨江90%以上的专利都来自企业,所以新政也加大了对专利申请,尤其是向海外申请的资助鼓励力度。
在此前各种场合,詹敏多次表示,“滨江就是一个大孵化器”。未来,这个“孵化器”的内涵和外延还将扩大——根据新政,众创空间与孵化器的扶持政策将互补叠加,比如新增众创空间认定奖励,与孵化器一样,认定众创空间最高奖励100万元;而孵化器则参照众创空间,可享受公共配套场地房租补贴。另外,还将加大对在孵、创客企业房租补贴力度,最高可享受500平方米、三年100%房租补贴。
“在滨江,我们褒扬成功,也宽容失败,失败了可以再来;支持创新创业,更支持再创新、再创业。”詹敏说。
杭州高新区(滨江)因产业而生,也因产业而强。2017年,高新区(滨江)实现生产总值(GDP)1088.9亿元,成功进入“千亿俱乐部”,总量首次跻身全省区、县(市)前十强,更以13.2%的增速,继续位居全省各区(县)首位。这一成绩背后,多年来坚持“产业引领”功不可没——建区之初,滨江就明确提出“每年从财政支出中按不低于15%比例安排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鼓励企业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而根据新政,预计未来三年产业扶持资金将达到150亿元以上。新一轮产业政策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更精准,继续紧盯网络信息产业的前沿科技,还将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文化创意、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新政中,还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安排了精准支持的政策,着力于解决不同阶段的突出问题——高新区(滨江)发改局局长叶圣文将其概括为,“初创企业帮一把,瞪羚企业推一把,领军企业奖一把”。
新政一发布,立刻收到了滨江企业的积极回应,如海康威视相关负责人就表示,新政策“体系全、力度大、切口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找到配套合体的精准支撑和服务。”
关键词:科技金融 2025年实现上市企业100家
●建立科技创新产业扶持基金,分三年投入30亿元建立政府科技创新产业扶持基金,重点支持高新产业、高端技术、高端人才和重大产业项目。
●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鼓励创投机构入驻高新区(滨江)并投资滨江科技型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业务,鼓励银行给予滨江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含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贷等)。鼓励担保公司积极为滨江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全面对接省市“凤凰行动”计划,助推企业上市。鼓励上市企业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建设上市企业培训基地,每年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做好上市企业服务工作。
创业需要资金,创业项目需要“风投”。在创业项目集聚的高新区(滨江),科技型、初创型企业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新政中“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实施意见”,以及在政府层面建立1000万元的担保风险池,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科技金融政策的引导,以及持续注入的资金活水,无疑将成为滨江科技型企业发展最有效的推手。
此次,还专门出台了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的相关配套政策,从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大上市服务力度、支持上市企业再发展三个维度全方位加强企业上市扶持力度。相关政策包括,对拟上市企业分阶段、按进度给予奖励,对在“新三板”挂牌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以及为上市企业优先提供产业发展用地,确保每家上市公司在滨江都能拥有自己的楼宇物业等。
上市企业培育工作也列出了“时间表”——“目前,滨江有41家上市企业,目标是力争到2019年达到上市企业50家,到2025年实现上市企业100家。”叶圣文介绍说。
关键词:开放 国际滨更具“国际范”
●着力推进招商引资。每年安排预算不少于6亿元,用于鼓励企业来滨江投资发展。
●大力推进产业国际化。提升企业国际市场拓展能力,支持滨江企业开展研发、生产、销售的全球布局和境外投资并购。大力引进国际优质企业和人才,增强国际创新研发能力。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降低企业国际化风险。
未来,“国际滨”将更有国际范——此次新政中,就专项推出了《关于推进产业国际化的实施意见》。
推进产业国际化,这也是滨江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发挥G20后峰会效应,以迎接亚运会为契机,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高地,提升‘国际滨’的全球配置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杭州高新区(滨江)主要负责人说,未来要提升国际市场拓展能力,增强国际创新研发能力,并不断完善国际服务支撑体系。比如,滨江将支持构建国际商务与科技服务平台,计划培育和引入一批有国际服务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才服务和专业咨询机构等。
“国际滨”的未来,将实现产业国际化与城市国际化相得益彰,真正当好杭州拥江发展示范区,建好全省高新产业重大集聚区,加快建成快乐创业幸福生活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产业新境界 万树梨花开
——专访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
问: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1+X”产业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这次推出产业新政就是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全要素配置最强的创新生态圈,打造最优的高新产业链,特别是要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主体,破解创新创业的痛点、难点,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确保经济高质量上的持续中高速发展。
问:这些政策如何体现政府“店小二”式服务?
我认为,进入新时代,“店小二”也要有新标准。好的“店小二”,不应该只会照菜单点菜端盘子,不应该对什么客人都上一样的菜单、点一样的菜,要不仅能把有菜单的打点好,还要能吃准客人需求,能够把没有菜单的菜做出来,主动满足客户。
要真正服务好企业,就要抓住企业的痛点、难点。或者说,政府不仅要当好“店小二”,更要当好“良医”。首先能“望闻问切”,之后能“对症下药”,实现“药到病除”。
这次政策修订,我们开展了深入调研,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什么问题、难点、痛点,就聚焦什么、努力解决什么。新政有三个关键词。一是人才。抓住人才就是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关键。二是创新。产业政策最主要的是为了支持创新,同时产业政策本身也需要创新。三是精准。政策是为产业服务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别产业和不同功能的平台都需要精准服务。
问:新政将为滨江人才结构带来怎样的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次,我们推出了人才新政30条,加大国际引才力度,这将会给滨江带来更多的高端人才,人才结构将呈现多元化、高端化、国际化。而且,滨江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有用武之价、用武之本、用武之乐。只要技术好、人才好,钱不能成为问题。滨江要让“此心安处是吾乡”成为人才创业、生活环境的金字品牌,让人才都能够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问:新一轮产业政策如何培育新的特色产业增长极?
高新区(滨江)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打造了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优势产业,特别是紧扣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创造和应用,在电子商务、数字安防、金融服务、通信设备、大数据等领域形成了优势产业高地。新一轮产业政策主要要抓两个方面:一方面把信息经济做得更强、更好,让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更好发挥出更为强大的效益。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产业新蓝海,重点是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问:培养下一批领军企业,政策中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一说到滨江,大家脑海中马上蹦出的是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新华三。其实,滨江不仅有大企业,更值得骄傲和期待的是拥有一大批好企业形成梯队。现在滨江有4万家企业主体,每年还要新增8000多家。“万树梨花春满园”,这是高新区(滨江)要追求的产业发展境界。
这次的产业新政中,我们瞄准培育下一批领军企业,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安排了精准支持的政策,重点分为五个阶段,即:技术研发孵化、初创型科技企业、瞪羚企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着力于解决不同阶段的突出问题。如:帮助初创企业解决好办公场地和启动资金,帮助瞪羚企业解决好拓展市场和再融资问题,帮助领军企业解决好重大技术研发和跨界融合、跨区域发展,帮助上市公司解决好兼并重组,等等。
问:政策中提到,“要让每一家上市公司在滨江都能拥有自己的楼宇物业”,在寸土寸金的滨江,实现这一点是否有难度?
我们要确保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楼宇物业,力争每供一块产业用地都成就一家上市公司,有限空间要实现无限发展。对滨江来说,这是必解之题,也是有解之题。解题之法,同样在于创新改革。
首先,“拆”出发展新空间,通过整村拆迁,新增了2万多亩城市开发空间。同时,鼓励企业盘活存量土地,加快改造提升,提升产出效益。
其次,“用”出发展新天地。滨江将坚持产业优先,把更多土地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高效用地,向地下、地上要空间;坚持城市留白,实现有序持久供地;探索集中开发,努力变供地为供楼;遵循企业发展规律,鼓励企业扎根滨江,走出去加快发展壮大。
问:今后高新区(滨江)如何凸显“创新”要素?
凸显创新要素,关键要落实四个保障。人才保障,每年新增大学生持续保持2万人以上,新增海归人才1000名以上。资金保障,只要有好技术,钱不是问题。社会投,政府支持;社会不投,政府投。平台保障,好项目来,场地保障;上市公司,都有用地空间和自己的楼宇物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链,路演、融资、辅导、咨询形成全要素。机制保障,以政府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让人才愿意在滨江创业,让企业能够在滨江创成业。
问:如何让国际滨更具“国际范”?
最主要的是“两个进来”和“两个出去”。所谓两个进来,是人才请进来,技术引进来;所谓两个出去,就是产品走出去,产业走出去。让国际滨更有国际范,高新区(滨江)要当好孵化器、发动机,要成为全国高新产业重大集聚区,成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区、引领区,更要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原标题:高新区(滨江)重磅推出新一轮“1+X”产业政策体系 文:王紫微、余小平、宋桔丽 摄:徐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