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痛点 培育浙籍“独角兽”
“独角兽”企业指成立在10年以内,估值超10亿美元的创业企业,其数目可反映国家及区域新经济发展活力。今年3月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和长城战略咨询等联合发布《2017年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共收录了全国13个领域164家“独角兽”企业。浙江省18家企业上榜,数量仅次于京沪粤居第四位,总估值紧随北京居第二位,稳坐第一方阵。
具体观察,可发现浙江省上榜企业在行业领域、生长来源、地域分布等方面的痛点:
一是细分行业偏“软”,“硬科技”领域空间大。从榜单看,浙江省“独角兽”企业多以“模式创新”制胜,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数量就占一半,估值更是占到2/3,而科技型、产业型“硬独角兽”偏少。“硬科技”领域是提升区域乃至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主体,智能硬件、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不少行业市场尚为蓝海,应成为浙江省着力培育的重点产业方向。
二是生长来源单一,多元生态培育空间大。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相比,浙江省“独角兽”生长来源相对单一,特别是不少企业贴有阿里标签。据统计,全省1432亿美元的“独角兽”总估值中,阿里相关企业估值就达1235.5亿美元。不可否认阿里系对搭建浙江“独角兽”网络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单一平台衍生模式容易造成“独角兽”领域相对集中。浙江省依托更多平台、广聚各路资本构建“独角兽”多元生态仍有巨大潜力。
三是地域集中明显,中小城市潜力空间大。大城市人员密集度和产业复杂度高,“独角兽”容易在具备相应优势的大城市集中爆发。但从全国来看,很多中小城市也不乏“独角兽”的身影,例如福建的地级市宁德就出现了“宁德时代”,江苏县级市丹阳诞生了“恒神”股份……可见,“独角兽”向大城市集中只是相对的,小地方也能成为“独角兽”的栖息地。相比之下,浙江省18家上榜企业中有17家集聚杭州,地域集中现象尤为明显,全省各地依托相应优势培育“独角兽”尚有不小潜力。
抓住这些痛点,就抓住了空间与机遇。当前浙江省正处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壮大“独角兽”队伍基础雄厚、前景可期。但应清醒地认识到,“独角兽”的认定是资本市场行为,助力企业上榜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顺应趋势、把握机遇,针对新经济创业特点加强引导、营造环境,使初创企业尽快走上健康的内生发展之路。
一是加快集聚新科技领域项目。面向浙江省“独角兽”薄弱领域和未来技术方向,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基因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科技领域,加强与国内外创新平台的战略合作,广泛招引国内外创业团队和项目,积极布局离岸创业基地,努力将浙江省打造成国内甚至全球科技创业胜地。
二是大力拓展创业融资渠道。对具备核心技术的种子项目,要在完善市场化遴选机制基础上给予普惠性初始资金支持,撬动全社会资本投入。同时努力创造直接融资环境,加快集聚创投机构,以杭州城西、宁波甬江和嘉兴G60三大科创走廊及杭州、浙东南两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点高水平打造创业资本高地。另外,可审慎探索风险信贷,在杭州试点成立“杭州创业银行”,并加快推广科技保险,共建信贷风险控制体系,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广泛的信贷融资服务。
三是多方联合营造“独角兽”培育环境。各级政府可委托第三方机构遴选一批企业建立动态的“独角兽种子”库,并研究发布“独角兽活力指数”,把“种子企业”作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社会机构要积极搭建“独角兽”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开展“独角兽”大讲坛、主题沙龙、专场培训、国际访问、科技成果转化等系列活动,为不同梯度的新经济企业开展针对性服务,助力“独角兽”孵化成长。(原标题:转化痛点 培育浙籍“独角兽” 作者:郑晓峰 单位: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
相关阅读:
- ·西湖区为何能跑出最多最牛的独角兽?(06/14)
- ·西湖区规划独角兽产业园 出台十条“扶(06/13)
- ·杭州西湖区倾力打造“独角兽”的天堂(06/11)
- ·中国(杭州)独角兽企业孵化园开园(06/07)
- ·余杭出台“独角兽十条”新政(06/07)
- ·杭州西湖区独角兽企业8家 估值7965亿元(04/19)
- ·杭州启动“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