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焦虑就是所有房企的焦虑
暑期的时候,有位朋友的孩子高考成绩不错,想报考建筑设计方面的专业,过来问我意见。说实话,我是踟躇的,因为最怕给人家作所谓的这种“指导”。虽说我们的意见不过是供人参考罢了,但还是担心,如果判断错了,真正误人不浅。
短期来看,建筑设计方面仍需要大量人才。趋势上,在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5%之前,房地产和建筑业仍将保持增长。即使新建建筑的数量没那么大,与之伴随的城市更新也是一项无比庞大的工程,而且会持续很多年。
但就房地产市场而言,无论你承认不承认楼市的“黄金白银说”,过去多年那种高增长的态势是难以为继的。尤其是住宅建设,天花板隐约可见。你总不能期待说,年年都会有14亿平方米的商品房销售量。
虽然一批中小房企尤其是中型房企,还在为上规模而努力拼抢,他们追求的是在总量的大蛋糕里切到尽量多的一份;但头部房企已经或正在为10年后谋划了。
“今天我们特别焦虑”,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9月8日在万科拉萨媒体沟通会上说,很多经验的总结都是过去的,但重要的是创新。“过去的理论,没法告诉我们如何往前走。”如何找到新的发展渠道、路径、方法,是万科最大的问题。
从今年中报业绩,并结合前8个月的销售情况看,前20的房企依旧保持较快的增速。特别难得的是,年销售额3000亿级以上的几大房企,增速还是那么快。从现有或潜在的土地储备和货值看,未来3年,它们还能保持较快的增长。
但我说过多次,哪怕明年后年你达到万亿规模,也只是在传统开发模式上的数字叠加,到那时要实现20%以上的增长就不错了。5年后,房企的格局就大致排定了,目前排在100名以后的房企想要从别人那里抢走份额就很难了。
不少房企都要做五年、十年发展规划。企业要考虑的因素,既有市场规模、房企格局,也包括技术进步。我常常说,头部房企在承受更多的关注的同时,也必然被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及推动行业发展的责任。
销售额远远走在前面的碧桂园,正在集团内推行一种名为SSGF的新型建造技术体系。在我这种外行看来,SSGF其实是建筑工业化尤其是住宅产业化建筑体系的一种。它的好处包括节省工期、质量可控和管理成本等。
碧桂园主席杨国强近日说,未来20年,50%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我希望用最快的速度,在建筑行业把工人数量减少50%。机器臂现在已经具备这个能力。如果我们利用机器人,利用SSGF,建筑工地的伤亡就会大大降低。
杨国强的话印证了我在文章开头对建筑设计领域人才需求的担忧。很显然,SSGF将取代一部分人工的作用,包括建筑设计师。一方面是新建建筑尤其是住宅建设数量的放缓,导致建筑设计人才需求的放缓,另一方面是技术的替代作用。当然,这未必是绝对数量的减少。技术的迭代并非始于今日,套用一句俗话,如果能适应变革,人才在哪个时代都会发光。
杨国强提到了两种先进技术或产业,除了SSGF,还有就是机器人。这正是碧桂园在房地产之外准备拓展的领域。碧桂园近日宣布,计划5年内在机器人领域投资至少800亿元,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如此,这家公司除了房地产主业以及扶贫之外,至少还将发展现代农业和机器人产业。
我们看到,不管你是否愿意称之为多元化,就几家主要房企来看,均已在传统房地产开发之外的其他领域先行布局。万科已是商用物业管理面积第二,物流地产面积第一;恒大除了足球之外,还投资了新能源汽车并布局高科技产业;融创则是发力文旅产业。而长租公寓则是大批房企的共同选择。
任何企业进入新的产业均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期,可见的将来,房地产仍将为这些房企贡献主要的营收,但正如金地董事长凌克所言,假以时日,在传统房地产开发之外的上述这些市场容量庞大的领域,均有可能产生新的巨头。
多年前,当其他城市揶揄北京的交通拥堵时,一位清华教授说,北京的交通问题迟早将成为其他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果然。而万科的焦虑,迟早将成为所有房企的焦虑。也许今天的中型房企还在为壮大规模而焦虑,但有个词叫做未雨绸缪,当万科的焦虑也抵达其他房企面前时,你到时再想要匆忙应对,可能已然晚矣。
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是。譬如职业选择、职业规划。适度的焦虑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面对变革趋势无动于衷,临了却怨天尤人。
(原标题:万科的焦虑就是所有房企的焦虑 李一戈)
相关阅读:
- ·杭州翠苑街道楼宇经济半年报出炉 7.06(07/06)
- ·与城市共生,与时代同行,黄龙万科中心的(06/14)
- ·杭州钱江世纪城盘活存量楼宇跑出加速度(06/01)
- ·亚运门户总部级办公基地崛起 奥体万科(05/31)
- ·宁波滨江新城首个商业综合体——万科·(05/17)
- ·从世界到杭州,知识城市创新区落地杭州(05/14)
- ·杭州物业市场迎来大洗牌(12/21)
- ·杭州又要添一大型综合体——黄龙万科中(11/28)
- ·2017发条节暨城市创新者大会在黄龙万科(11/28)
- ·杭州黄龙万科中心:正式启幕知识城市创(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