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业地产活力居全国第一
日前,RET睿意德与德勤中国联合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商业地产活力40城》,榜单从零售指数、休闲指数、购物中心指数和消费力指数四个维度进行剖析,上海连续两年拔得头筹,在首店、新开业项目、存量改造项目数量等细分指数上领跑全国。
上海成新增项目主战场
数据显示,外资开发商判断下沉时机尚未到来,仍然坚守一线及新一线城市,71%的新开业项目集中在一线城市。相比上一年度,一线城市的在建项目占比减少5个百分点,其中上海是新增项目的主战场,位于浦东的前滩太古里、前滩置地广场等多个项目将在未来几年陆续开业。
对一线城市而言,因土地供给有限,未来几年增量不足,新增项目将以存量改造为主。相反,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布局将走上快车道,数据显示,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增量合计占比近90%。印力、爱琴海、新城等本土品牌开发商也通过品牌输出或收购项目的方式实现了在二三线城市的规模快速增长。相比上一年度,二三线城市的在建项目占比新增6个百分点。
榜单同时指出,随着商业地产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具有增值潜力的优质项目,也成为了私募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重要投资标的。然而,市场整体仍旧面临着供大于求、资本谨慎的状况,获取外部专业技术的支持将助力资产在众多寻求资本青睐的项目中脱颖而出。
轻奢品牌成购物中心生力军
2017年,奢侈品市场回暖升温,中国市场成为奢侈品销售最强劲的增长动力。Gucci等品牌的年轻化策略在中国市场得到了较高认可,并尝试通过价格调整削弱海外价格优势,挖掘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轻奢市场也在持续繁荣,一线城市的轻奢品牌门店数量占比比2016年高出3.51个百分点,新一线城市的轻奢门店数量占比比一线城市多5个百分点。Capri、Tapestry集团均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布局,消费者对轻奢品牌的认知度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大众消费品牌的门店数量增幅从2014年的43%降到了2017年的10%。但大众消费品牌在作为购物中心主要增量市场的新一线城市出现了较高的增速,优衣库、H&M均新增70余家门店,MUJI新增41家门店,实现平稳增长。
“首店”也常常被看作为购物中心活力的指标之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新开业“首店”589家,其中251家为“全国首店”。而在2017年,进入上海的“首店”数量为226家,约占全国的50%,其中有134家是“全国首店”。业态方面,今年新开业的“首店”中,超过50%为餐饮,38%为零售,其余为休闲娱乐和生活服务。
(原标题:上海商业地产活力居全国第一 记者:张诗欢、许素菲)
相关阅读:
- ·商业地产成杭州房地产市场风向标(01/07)
- ·外资“回潮” 国内商业地产交易活跃(01/04)
- ·北京万科启动“6+X”全面多元化转型战(12/28)
- ·地产商+酒店+OTA:解决存量房的绿城新路(12/27)
- ·商业地产转变策略 迎接机遇与挑战(12/24)
- ·宁波商业地产兴起跨界风(12/24)
- ·超级城市综合体运营样本:华润深圳湾历(12/24)
- ·国内商业地产供应过剩 亟待高质量发展(12/19)
- ·罗臻毓:持续看好中国商业地产前景(12/14)
- ·广州商业地产商挖掘新兴商圈潜力(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