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小微园成长记:用“四化”为企业集聚发展耕出一片沃土
(原标题:德清小微园成长记 首席记者:夏燕 通讯员:王利兰)
小微企业,是浙江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然而,长时间以来,其发展一直面临着土地不足、空间制约、产业分散、升级困难等问题。如何破解?在德清,小微园成为一个重要的抓手。
导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当地以“四化”举措推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已建成德清县科技创业园、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浙江“千人计划”德清产业园等15个小微企业创业园,占地面积2487亩,建筑面积152.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29家,拥有地信梦工场、众创实验室、创客邦等众创空间26个。
好的小微园,如何打造?
合理化、多元化、绿色化、保姆化
小微企业的集聚发展是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打造出一个好的小微园?布局合理化无疑是关键。
在德清,县委、县政府把小微园建设提高到了全新的战略高度,并提出要把小微企业创业园作为老百姓创业致富的孵化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孵化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
早前,县里就编制《德清县小微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产业布局和乡镇功能区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小微企业集聚培育空间布局体系。一方面根据产业集聚现状布点小微园区,做到能集聚的尽量集聚,另一方面以“土地集约、功能集成、要素集中”为原则,设置创业园建设门槛,打造高标准园区。
对纳入规划的园区,各部门纷纷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和建设速度。比如雷甸科技园利用闲置厂房改建,仅用38天就完成了改造并投入使用。
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德清小微园的建设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除设立专项资金、加强政策支持外,当地还采取政府主导开发、龙头企业开发、工业地产商开发、企业合作建设等多元开发模式,着力破解资金制约难题,加快推进小微园建设。
比如,位于洛舍的木皮小微园由龙头企业德华集团投资建设,而2017年底引进的新安镇运河智谷小微园项目,则由工业地产商中南高科投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地还积极探索小微园“异地共建”模式,在杭州福地创业园建立了德清创客空间。
建好园区的基础上,德清还注重准入把关,出台管理办法对项目业态、投资强度、产出水平、生产工艺、综合效益等进行严格规定,有效提升入驻企业及项目品质,确保入园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都说一个好的园区离不开保姆式服务,德清也不例外。记者了解到,在当地,各创业园主办方纷纷结合实际,通过自建或引入第三方机构,积极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为入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管理、科技金融“双对接”、创业人才等各种服务。
好的经济生态环境,红利几何?
小微企业成为中坚力量
好的经济生态环境,会培育出健康的经济生态。
如今,一批服务全面、配套完善的小微企业园,已成为德清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摇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梦工厂”——
1家园区被评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家园区被评为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园,4家园区被认定为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重点培育基地;德清创客邦、地信梦工场成功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德清县电商产业园被评为浙江省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基地;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地理信息产业园)入围中国特色小镇50强,今年11月,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将在小镇召开……
这份优异成绩单的背后,折射的是小微企业在拓宽发展空间、转型升级等方面“质”的突破。
导报记者了解得知,由于结合民间资本丰厚优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小微创业园,德清有效拓展了小微企业发展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众多小微企业通过入园发展,促进了技术交流和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利用,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推动园区企业整体发展和壮大。同时,园区通过集约服务,使得配套设施利用率大大提高,产业集聚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
一些园区的建设,还盘活了大量闲置资源。比如,钟管镇小微园、新市镇小微园、雷甸东方工贸小微园都是利用了闲置厂房,在解决小微企业用地难的同时,也为原业主带来一定的租金收益,真正实现一举双赢。
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批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项目和“专精特新”、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产业项目入园,有效改善了全县规下工业结构,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眼下,繁星点点的小微企业正和大型企业一起,成为拉动德清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相关阅读:
- ·嘉兴平湖独山港打造小微企业“创新创业(07/22)
- ·嘉兴秀洲发布小微园建设标准 助小微企(07/19)
- ·杭州余杭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上线(07/19)
- ·杭州“双创示范”绩效评价全国第一(07/18)
- ·杭州余杭区小微企业成长指数 连续两年(07/18)
- ·湖州打造全省模范小微企业园区(07/18)
- ·金华永康推动小微企业园建设再提速(07/16)
- ·浙江省小微企业量质齐升 小微园区特色(07/12)
- ·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07/10)
- ·杭州“双创示范”绩效评价位居全国第一(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