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总部经济” 上海正参与全球大比拼
(原标题:发展“总部经济”,申城正参与全球大比拼 记者:徐晶卉)
这些年,“总部经济”成为全球顶尖城市的“兵家必争之地”。作为“总部经济”高地,上海正在参与全球范围内的一场大比拼。
跨国巨头通常“家底殷实”——不是全球500强,就是行业龙头。他们大都在全世界“开枝散叶”设立分公司,换句话说,哪个地方营商环境好,在集团内部就能比对排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力量的崛起,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厚积薄发,他们在快速发展中扬帆远航,足迹遍布全球,“中国总部”价值日益凸显。因此,选择“总部”所在地特别关键——这意味着企业至少把半副身家性命都托付在此。
两个“总部经济”,看似一外一内,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支撑其运作的营商环境有着极高诉求。过去,地方政府对于营商环境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土地优惠、税率优惠;但那只是营商环境的初阶竞争——一个最好的例证就是,现如今的“总部经济”头部城市,远至伦敦,近到新加坡,皆寸土寸金。
营商环境的进阶竞争在于基础设施体系。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一本参考书,它从企业开办、获得电力等十个一级指标入手,统计出相对公平的横向数据。在最新排名中,以上海、北京为主要参考的中国名次大幅度提升,而企业则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就像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张晟所说,北京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五项便民措施,上海出台“一证多址”“一照多址”“一业一证”,对外资零售业发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好。
放眼全球顶尖城市之间的比拼,“总部经济”营商环境已经进入高阶竞争阶段。就像我们用镜头看世界,看到的是高清像素的画面,高阶竞争体现在每一个微小颗粒度的像素中。这种像素是围绕在企业周围的全方位立体式服务,需要精细化管理、与时俱进的调整、人无我有的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从通识型营商环境优化向精修式营商环境优化迈进。今年,上海首创“中国版”全球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提出应当在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对标国际标准,聚焦“准入前”“准入中”“准入后”三大阶段,把重点放在开放、竞争和保护上,精准施策,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关键支持。与此同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也分别或者联合发文,从专业性上进一步“精修”营商环境。
无论外资、民企,都能从身边感受到这一点: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这就是上海全力追求的高阶营商环境。
相关阅读:
- ·顶层设计引领跨国企业总部集聚(09/06)
- ·发展上海总部经济不应“以貌取人”(08/20)
- ·上海再出新政发力总部经济(08/19)
- ·精准施策打造上海“总部经济”升级版(08/16)
- ·上海总部经济:开放创新优势明显(08/16)
- ·上海再推“30条”意见激励总部经济加速(08/14)
- ·跨国企业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 上海总部(07/12)
- ·上海吸引外资和总部经济继续飘红(05/08)
- ·全球领先跨国公司总部集聚上海折射中国(12/07)
- ·上海总部经济新引擎:虹桥商务区再迎企(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