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楼宇经济 >> 综合体 >> 浏览文章

杭州社区沿街商铺靠什么黏住消费者?

2020/4/16 9:35:53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疫情影响着各行各业,挑战背后更是机遇。发生在小区沿街商铺的一个个变化,成了消费场里的一个风向标:店铺的更迭和转型,生意的缩减或扩张,都发出商业“新机会”的信号。

    (原标题:社区沿街商铺靠什么黏住消费者? 记者:蔡杨洋)

    还是绿色招牌,只不过,美容店已经变成了一家蔬菜店。

    中山北路239号,各类酒吧、日料、网红咖啡馆密集的小店旁边,3月底新开的“英姐蔬菜”在营业首日就卖出了2000多元。

    而稍远处的仙林苑、观巷,便民蔬菜小店已经成了小区“标配”。如此竞争之下,“英姐蔬菜”依旧选择入局,并认为今年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疫情影响着各行各业,挑战背后更是机遇。发生在小区沿街商铺的一个个变化,成了消费场里的一个风向标:店铺的更迭和转型,生意的缩减或扩张,都发出商业“新机会”的信号。

    当年轻人开始学做饭 小区蔬菜店晚上11点都关不了门

    稻川居酒屋、苍蝇酒肉馆、舞麦、隐月料理……国都公寓小区东门一带,被称为“日料一条街”。短短几百米,开着各类酒吧、日料、网红咖啡馆、时装买手店等。

    晚上七点左右,天色渐暗,小店们亮起别具格调的小灯。而这之间,画风完全不同的英姐蔬菜店,同样迎来一天里的生意小高峰——下班族们陆续到家了。

    这家蔬菜店是今年3月底新开的,有两个门面,一大半货柜摆着蔬菜,另一半则是水产、蛋类和肉类,品类算丰富。

    店员小贾说,这之前是家美容店,看中地理位置好,所以盘下来做了蔬菜门店。但周边竞争也不小,不远处就有菜场和两三间连排的蔬菜店。“年纪大的顾客喜欢去店多的地点买菜。在这家没买到喜欢的,可以到旁边挑挑。”

    “英姐蔬菜”很懂年轻人,一开业就兼顾线上线下两块生意。上午生意主要在线下,买菜的大多数退休居民,傍晚的忙碌多数在于应付网上订单。“早上七点半开门,有时到了晚上十一点都歇不下来。”小贾打着哈欠说,目前门店就她一个人,忙不过来。

    小贾发现,来店里买菜的年轻人挺多,有人晚上十点多还拎着包来买。“年轻人买菜客单量不高,有的就买两个土豆、两根小葱这样。”小贾笑着说,很多人是厨房“新手”,根本不懂菜怎么搭配怎么烧,全靠她给出主意。

    因此,为了吸引年轻顾客、提高客单价,店里还计划推出“食谱”,帮顾客搭配每道菜所需食材。“比如青菜炒蘑菇,我们全部搭配好,菜量也是适合一两人的。”她说,试营业这段时间一直在调整适应,相信接下来生意会越来越好。

    小区沿街商铺加速洗牌 沿街40多家店铺有6家“易主”

    每年春节后,是小区沿街店铺更迭的高峰期。今年有点特殊,疫情让“洗牌”来得比往年更猛烈些。记者走访发现,中山北路173号到289号的40多家店铺,已经有6家贴出了转让或出租的电话。

    去年7月,林先生租了店面做餐饮,卖砂锅鸡米饭。原本合同签到今年7月,但过完年,他决定转让。“停了两个月,房租毛三万。太难做了,大家谁也没想到会出现疫情。”林先生说,自己原先从事金融行业,去年跟小伙伴创业做餐饮,现在决定重回老行业。

    这一带的高房租,让小生意更难做一些,但即便这样,转让依旧很快完成。这几天,小店换了门头,砂锅鸡米饭变成港式腊味重新开业。

    疫情带来挑战,但未必是跨不过去的坎。主打延边美食的“优壹家”,在中山北路上非常不起眼的小店,却也是盘踞于此长达六年、收揽一众老客的餐饮店。

    店主王刚坦言,疫情给小店带来两个月的损失。从2月底恢复复工到开始,生意很快好起来,高峰时一天有3000多元营业额。照现在情况来看,很快就能弥补损失。

    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挺住风浪,是因为品质。“我们很少做宣传,就靠坚持品质,所以老客特别多。”王刚说,今年计划开一家分店,在隔壁盘下另一个门面,店面也翻新装修一番。这样,可以不影响出餐率的同时丰富菜单,让大家品尝到更多延边美食。

    打破“一公里”局限 社区版“聚划算”很火

    小区沿街商业,大多是做居民家门口的生意。而也有店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触角伸向远处。

    中山北路和耶稣堂弄交叉口附近,一家200多平方米的水果超市门口停着一辆面包车,店员开始往里面装货,大米、油、水果……

    店主徐师傅说,这些货都要运到万象城附近的高端小区——经过老客介绍,徐师傅围绕特定小区做起了“团购”生意。他建了一个客户群,每天需要什么给他们送什么。

    “目前服务了四个小区,一天外送的货达到三四千元。”徐师傅说,虽然利润薄一点,但主要为了走量。

    最近,水果超市还被改造成了生鲜综合店。徐师傅引入一个股东,拥有很强的供应链,能为顾客提供价格相对实惠的优质产品,尤其是粮油。

    “如果不转型,生存的空间都没有了。”徐师傅说,疫情来了之后,水果生意最好也就卖一两千元,不到去年的十分之一。“之前就想过做蔬菜和农副产品,但都是想想。今年这个形势之下,必须要去做。”

    如今,在优质供应链搭配直播工具之下,以社区为单位的“聚划算”成了新潮流。“我们小区有个500人的小区团购群,鸡鸭早餐水果牛奶都有,每个产品都有上百个人团。”家住城东的白领金伟利说,自己买过几次,不仅价格不贵、东西不错,而且还送货上门。

    据悉,通过这样的社区运营,有的店铺创下一个月利润10万元的好成绩。

    记者手记
    社区商业,激流勇进

    上周末去小区附近一家咖啡馆买咖啡,发现门口坐着很多年轻人等待,店员告诉说取号。这是疫情后第一次感受到网红咖啡馆“人气爆棚”。虽然没喝到咖啡,但同样高兴:一切都在迅速好起来。

    社区沿街商铺是最接近大家生活的地方,也是商业变化最直观的一个标本。这里一直在变,而疫情加速了这种变化。走访中发现,小区外的确有很多店铺在转让,但更多的是努力转型自救的姿态和扑腾而来的生气。

    我们应该从这番变化之中看到趋势。比如,疫情教育了一批60后学会网上买菜,也让很多90后学会自己做饭。比如,回归到小区商业,眼下,人们越来越关心粮食和蔬菜。这些变化,在商业上的表现就是小区蔬菜门口加速布局,社区团购重新被点燃……

    归根到底,就是要关注人。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判断,现在的社区商业相对更关注吃穿,未来还会有调整,会匹配健身房、文化等新内容。

    大家开始走出家门消费了,社区商业准备好迎接了吗?

文章关键字:杭州社区沿街商铺,社区商业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