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菜根潭之企业经营之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企业一直在经营的路上追求一种道与术,正如同道法自然,万物皆有盛衰之常律,企业之生命一如人之生命,成长、发展、鼎盛、退市,其结果是必然的,只是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中,企业或企业家还能在“自然”中掌舵前进,结果谁也无法带走,包括金钱和荣耀,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生命提供了就业机会,满足了消费需求,这是人性与人性的共荣。一直以来,所谓的产品所崇拜的的蓝海,并加以多渠道的营销指导,恰恰是企业把消费需求与消费者之间,人为地加以隔阂,也就是企业间竞争的同时,把市场从企业自身剥离,而成对立的一面。天地万物自有精神融汇贯穿,如若企业能够“无论父母兄弟,万物皆吾一体”去经营,产品在满足市场需求,并始终创新出赋予精神的产品或服务,以最优秀的产品,最合理的价格,最公平的交易。当然这些优秀、合理、公平,是一个大环境的杠杆,不是一个企业细胞可以改变和决定。
“顾客就是上帝”?上帝在市场中学会了太多知识,甚至看透了企业的嘴脸,其实此刻,上帝更愿意与企业促膝攀谈,包括产品地域上的“亲情”,消费忠诚的“爱情”,交流共识的“友情”,所以上帝不再是上帝,即便企业还愿意奉承,上帝已从一种信息闭塞的愚昧中转变成精神依托的混沌里,能认识到这一点,企业甚幸,市场甚幸。
市场教会我们太多的营销法则,服务营销、品牌营销、关系营销、资源营销,企业一步步的探索并遵循一种法则,那些占位行业市场的标杆企业,经过资本的原始积累,俨然一副江湖大哥的企业形象,正所谓店大欺客,而目中无人,仿佛在某一地域某一行业,自恃一种强大而无需渠道建设,失去一种超越意识,只是从竞争对手哪里,特务似的获取销量或业绩的情报,行业不断的透明化,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资本和自由,企业没有充分利用多年经营的品牌荣誉而形成消费习惯,没有及时的审视行业发展方向和策划企业未来走向,只是从竞争对手近似同等的业务量里,心安理得的享受一种资格,当竞争对手在相安无事里深耕渠道,用服务深度营销,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时,依旧沉醉。市场在变,消费在变,产品或服务都应该适时适机的,用一种精神文化引导消费,以便畅通滞销渠道。
在创新和营销的渠道里,企业一直在谈“超越”。超越一种传统的模式和思维,这不仅是姿态的美学,也是心态的力学,而我们恰恰忘了超越之道,我们不曾懂得以退为进躲避对手的锋芒,并真正的错位远航,资源有限能力受限,却运用价格抵御和打压,而价格的生成包含了原材料、人工、包装、运输、营销等总计成本,一系列的供应链产生不适,降低成本牺牲了供应商、合作伙伴、股东和企业员工的利益,产品或服务会走上歧途,最终损失了市场,包括已经拥有的市场份额,都将丧失殆尽。
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国内市场的微妙态势,消费客群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不确定性,通货膨胀之越来越高,企业面对单一产品利润的降低,规模品质同质化严重,促销费用之越来越高。除了经济学家一直高调的歌颂和复辟,那些一直引领行业发展的品牌,依然一副大哥的喉咙,政府救市的呼声高涨,市场仿佛埋藏了一根巴尔干半岛的导火索,企业每一次触动,就有跨越雷区的忐忑,中国制造集体惶恐,而消费所表现出来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对中国制造产生的信任危机,同样也是政企间的危机。企业面对低迷的市场,采取跨行业竞合,多元化顾客群以及第三方买单的整合营销,以期最大程度的降低经营成本。
在市场萧条之时,根部却孕育着新芽,传言的市场的冬天的到来,莫非也蕴藏着一种春天的脚步?政府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企业在竞争中形成的产业链的协同战略,消费的理性以及消费的行为满足个性需求,并各自承担行为责任,民众因需求的刚性爆发,都将是后市的积极有力的推手。正所谓“萧杀之气,生意存焉”。
企业的资源有限,而资源又是可以在不断的经营中增多。我们一再的追求规模之大、效益之高、分支之多、速度之快,就会产生泡沫品牌,岂不知即便是提高创新能力和完善营销体制,超过限度,企业的压力就会陡然增加,以致于企业患上“高山病”。况且在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中,即要保证社会主义的政治性,还要保证中国特色的资本运作,企业即要采取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的经营体系,还要维持一种道德评判的人文,着实不易。企业或企业家的价值取向,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更多时候是权衡权益的天平。企业或企业家在最初的入市就受到了束缚,自然就有了市场的作秀。慈善公益是屡试不爽的公关伎俩,这本应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却用来诉求“好人好报”的逻辑,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