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的忠告每个人都应成为专家
在工作中你究竟应该追求什么?稳定的工作环境?高薪?到哪儿都不落伍的学历?它们或许会影响到你的事业发展,但绝不能把职业生涯压宝在这些外在因素上。
本书作者为韩国著名的猎头公司,以其丰富的遴选、举荐人才的经验,从猎头的角度为职业人士指点迷津。
变“信息”为实力
韩国KJPretech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塑料合成树脂的中小企业,拥有在合成树脂精密制造领域里领先世界的核心技术,是日本树脂研究科技公司的合作商。虽然一般人知之甚少,不过,KJPretech公司却是索尼等日本、韩国大企业树脂产品的开发、制造、供货商,其技术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在对这家公司进行访问时,我围着这家公司的研究所看了好几圈,并且拍了好些照片,这时,我半开玩笑地问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如果我把这些照片公开,那岂不是泄露了贵公司的机密?”出乎意料的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竟然很好奇地反问我:“泄露一张照片、一份设计图,就算是泄露了公司的机密,这种企业还有竞争力可谈吗?你随便照、随便看,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个公司的竞争力不是设计图,它的竞争力潜藏在人才的头脑里。
都说现在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知识是什么呢?知识是“能够创造价值”的东西,那么,价值又是什么呢?倘若站在企业层面上来阐明“价值”的话,价值就是“能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东西”,换言之,“能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才是真正的知识”。许多人为自己拥有的高学历或学位、TOEIC考试(国际交流英语测评)成绩以及各类资格证书,还有被夸大的读书量而备感自豪,认为自己才是这个世界的“上等人”。不过,很遗憾,这些学历或学位本身并不能创造出价值,或者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只有当它们表现为业绩时,才能作为实力被大家认可。虽然你的TOEIC考试分数为900分,可是你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尽如人意;电脑考试资格证书堆得满桌子都是,可是电脑业务操作能力还是小儿科;大学毕业也戴上学士帽子,可是在专攻领域上七窍只通一窍,那么可以说上述这些只能证明你“资格”高而非“实力”强,换言之,这些只是一种“信息”而已。信息本身是不会动的,只有当信息被利用起来并取得工作上的业绩时,这才算是“知识”,这些就是“信息”跟“知识”的差异。
现在再回头审视一下,你是否仅为了获得各种“资格证书”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要不只是为了安慰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像是在“用心地活着”?倘若是这样的话,你的变化就只是一种浪费了的 “时间上、费用上的变化”,而非能力上的变化。
相反,为了获得能够提升业务效率的知识和秘诀而自我充电的变化,由于能为社会和组织带来价值,因而这种变化才能实现组织跟个人的双赢。
切忌泛泛而行
“文案撰写的工作好像很适合我。”
在某中小企业宣传部门工作已有三年的金问泌先生给自己下了这样的结论。金先生上大学的时候就以“才子”之名在校内小有名气,文笔出众的他在校内外获得过许多文学创作及文学评论方面的大奖,大学时的专业也是文艺创作。
与其他同事相比,金代理在写文章、拟订企业方案、提出创意方面的确稍胜一筹。但作为一名宣传人员来说,他分明感到自己在能力上的欠缺,他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而广范围的交际是宣传企划人员的必备素质,特别是要跟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还得具备能够说服顾客的沟通能力。
这时的金代理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倘若金代理想保留自己在宣传领域里其他人无法企及的专业性,就要花时间和费用,集中强化自己的优势,比如拟订企划案、提出创意、撰写新闻稿,在部门内巩固自己的专业地位,还可以试着往“撰写文案比重高”的其他岗位转移,去做公司内报刊编辑、专栏作家、技术作家等工作。
另一条路,倘若金代理真想当一名合格的、能够掌控整个宣传部门业务的人,亦可选择在“人际关系”上下苦工夫,弥补自己的劣势。但是,倘若他能将用于弥补劣势的时间用于强化自己的优势,比如撰写文案或企划创意上面,工作的效率将更高,就会逐渐成为某一领域(如文案撰写)里其他人不能比肩的专家。“集中力量于本人的优势项目”指的就是集中力量投资于原本就比别人优秀的某项才能上,让自己的这项优势变得更出类拔萃。
不过,倘若我们每个人都以“集中力量于本人的优势项目”为名而不完成上司交给我们的工作或无视组织对自己的要求,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虽然强化了本人的优势项目,却被组织给赶出去了。为组织创造价值,是每一位组织成员的义务,因此,这时就需要我们考虑如何分配我们的力量:一方面完善我们的弱点,另一方面集中强化优点。在组织内为了取得业务上的成功,我们绝对有必要付出努力,不过,在“终身职场”已经不存在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才行。
抛弃“打双份工”的幻想
业余时间炒炒股、投资不动产、经营个人网上卖场、利用经验捞外快……随着时代的发展,打双份工渐渐成了一种时尚。“双份工一族”,顾名思义,是上班时间干本职工作,利用下班后或周末的时间干副业,特别是国家推行一周5天的工作制度之后,由于自由时间增加了,干副业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不久前韩国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60%的韩国受访者都表示“想打双份工”,这样做最大的理由在于“赚更多的钱,增加收入”,其次分别是“发挥自己的特长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跟随社会大趋势”、“稍稍缓解一下经济上的窘境”。
“打双份工,使工作和钱(鱼和熊掌)两者兼得”,或许你也正在做这么甜美的梦?我们干脆从结果开始说吧,猎头公司劝跳槽候选人们不要打双份工。倘若你打双份工的目的只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我们劝你绝对不要再继续了;倘若你认为打双份工有助于你增加经验,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你:打双份工不仅不会对你的职业生涯管理有所帮助,而且还会将你推入危险的境遇中。
只要看看最近几年倒闭的大企业就知道了。某些企业领导人抱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思想,仅仅只是为了提升企业收益,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对企业进行多元化扩张,多元化扩张让企业背上了沉重的流动资金上的负担,不仅在新进军的领域里收效甚微,还失去了原本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势领域,最终以破产而告终。这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多元化”扩张的教训同样适用于职业人士打双份工,从短期来看,打双份工的确能为你带来较高的收益,但从长远利益来看,打双份工对本人的职业生涯管理一点帮助都没有。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会将“打双份工”作为对应聘者的能力的考察,相反,还会对应聘者的忠诚度产生怀疑。倘若你一定要坚持打双份工来贴补家用,那么第二职业也应该选择与自己的本行相关的职业,比如,服装设计师去开服装店,营销专家到外面去做营销讲师等等。
资格证书不能“包治百病”
这是一个资格证书当道的时代。被各种广告、宣传武装起来的资格证书让职业人士眼花缭乱,让职业人士在跳槽或选择公司时变得有些犹豫不决、自信心不足。
许多职业人士到现在仍然对资格证书存有过多的期待或者误解。没有实战经验和操作能力,只把希望寄托于各种资格证书上面,到头来,许多求职者开始这样发牢骚:“我这么用心良苦地准备了许多资格证书,为什么还是找不到工作?”许多会计师还误以为只要取得会计领域的权威资格证书,年薪至少会比现在翻两番,于是匆匆忙忙地结束了现有工作,花上大把的时间与费用去备考,虽然最终的确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但由于错过了就业的黄金时期及经济的不景气,不仅没有找到比原工资高两倍的工作,甚至现在的工资还不如以前的收入。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这是由于职业人士对获得资格证书的目的产生了误解。针对职业人士“赶考忙”、被各种资格证所累且不知所措的现象,我们想给予大家如下的建议:
1.不要对资格证书抱有过分的期待。
不过是在几年前,当时资格证书能使你的身价提升两三倍,这确是事实,但到了最近,由于不致力于培养实际能力、只“为取得资格证书而卖力”的人越来越多,资格证书逐渐失去了其稀有价值。资格证书并非“万金油”,只是证明某人通过了某项考试,具备进入某个行业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别无他用,不能代表某人就拥有了某项领域的业务操作能力。由此,正准备拿资格证书的人必须知道,资格证书仅仅是职业生涯管理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将取得资格证书本身作为平步青云的途径。
2.有的放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准备资格证书。
从正面意义上来说,想拿资格证书的人都是想要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资历并为此付出努力的人;但负面意义上说,有些人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徒劳无益地花上大量的时间、费用、精力却拿到了于己无用的资格证书。
为了获得对自己有益的资格证书和有效的管理资格证书,职业人士必须要做的就是确立职业生涯管理的目标。倘若没有清晰的目标意识,只是盲目地跟随大潮流去考资格证书,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有的放矢,首先确定职业规划目标,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准备资格证书,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3、培养与资格证书相符的实战能力。
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找工作的人来说,往往会出现资格证书与实战能力不成正比的窘态。这一部分人应该通过实习、打零工或其他方法以求获得与资格证书对应的实战能力。由于目前社会上资格证书泛滥,企业也不可能凭借几张证书就武断地认定应聘者能力如何。企业重视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最近,就业市场偏重于有资历的求职者就是最好的证明)。
具备相应的实战能力,再以资格证作为附加武器,实战能力是取得资格证书的前提。偶尔招聘官也会看到有些求职者的简历上记满了所获的资格证书,在工作经历一栏里却寥寥几笔,这种简历落选的概率相当高,虽然资格证书极其华丽,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其实战能力却委实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