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office社区 >> 天下时论 >> 浏览文章

余宏达: 要当就当“潜力股”

2010/4/24 8:58:19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Q=每日商报浙江画院专题主持人诸葛静颖    A=浙江画院专职画师余宏达    Q:据我所知,您是研究生毕业后便顺利进入浙江画院的。这份“顺利”该让多少人艳羡啊,有多少画画的人心心念念想要进入这所官方正统

   Q= 每日商报浙江画院专题主持人 诸葛静颖

    A= 浙江画院专职画师 余宏达

    Q:据我所知,您是研究生毕业后便顺利进入浙江画院的。这份“顺利”该让多少人艳羡啊,有多少画画的人心心念念想要进入这所官方正统的画家的精神家园……不好意思,经历了一系列的访谈,我太能感受到这点了。

    A:当然,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一毕业就通过了申请,得到了省画院的“准入证”,我觉得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Q:为什么会这么说?而且我想,在此之前您与画院应该也有所接触吧,若非画院对您有相当的了解,至少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考核期吧。

    A:被你发现了(笑)。应该说,我较早就开始为进入画院而准备了。2002年的时候——那年我刚好本科毕业,正准备考研——我参加了省人物画研究会主办的“浙江省中国人物画大展”。这是省级人物画的重要展览了,结果我得了唯一金奖,就等于一举拥有了几个重要协会的入会资格:省人物画研究会、杭州市美协以及省美协。展览后,研究会副会长冯运榆老师找我谈话,希望我能够参与研究会的组织工作——说起来也是我跟画院很有缘,因为人物画研究会的展览一般都会在画院的展厅里展出,而且研究会里的冯运榆老师和池沙鸿老师同时也是浙江画院的骨干,尤其池老师是画院的副院长。后来,我考上了胡寿荣老师的意象水墨研究生,人物画研究会的活动也一直在进行,并且慢慢地开始参与组织一些活动的核心工作,当然这些活动还都会借用画院的展厅,所以我等于是在画院的“眼皮子底下”开展工作——这算是“地利”了吧。 

    Q:那么,何谓“天时”与“人和”呢?

    A:先说“人和”吧。你知道我自小就跟随顾生岳老师学画,他虽桃李满天下,但绝大多数是校园里带的学生,家里是很少教画,仅偶有至亲好友相托子女来上门学画。这么多年下来,始终如一且有志向继承衣钵的恐怕也只有我一个了。他对我特别好,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仅在专业上指点我,在生活和事业上也经常给我帮助。在我研究生毕业后,他和胡寿荣老师、冯运榆老师都为我写了推荐信,一齐向浙江画院保荐我。顾老师是浙江画院的元老级人物,他的保荐有很重的分量,再加上由于之前的接触,画院的领导们也都对我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有所了解,所以最后是一致通过,同意我成为省画院的专职画师。恰巧在我进入画院之后,画院的人事制度新添了这么一条:不招收应届毕业生,起码要有三年的工作经历。而且后来还开始实行社会公开招聘制度,就是要通过公开招考才能得以进入事业单位。这就是我说的“天时”,遇上了好的时间点。

    Q:我觉得您的学习经历很有意思,基本上学画画的人会遇到的几种学习途径您都经历了——最传统的拜师学艺、最主流的院校学习,包括进入画院后更高一个层面的、个性化的深造——您觉得这三者分别给您带来了什么?

    A:顾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进入学校以后虽然老师们也经常会给很多意见,但我还是以顾老师的意见为主,因为他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跟着我,你起码不会走弯路”。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其实一路走来我也遇到很多基础很好、很有天分的同学,但他们中很多人都因为找不到自己方向又得不到有力的引领而迷失了;而通过本科四年、考研一年、读研三年这八年时间的美院学习,我基本都是向着一个方向“挖掘”——打好基础,包括素描和专业的造型基础。美院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一套很系统和规律的方案,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但是,“如何将专业造型与素描基础结合起来”、“如何把平时积累的基本功转化为创作”,这些问题还必须自己解决。我在顾老师的指导下,创作出来得就比较早,本科三年级时第一次参加全国展览就获了奖。

    现在我进入了画院,最大的想法就是要在巩固自己特点的基础上,向更广阔的方向进行拓展。基本功扎实、造型基础特别好、擅长肖像等这些是我的特点,现在“点”是有了,但“面”还不够广。而且画院的功能与院校又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年轻画家要不断提升自身、要“一专多能”。而且我觉得,在画院的进修不仅仅在于艺术方面,还在于“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这也是一门学问,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多元化的发展和清晰的规划。就我而言,会考虑很多方面:如何进一步搞好工笔;如何去拓展意笔;如何在创作上丰富自己的手段;怎样让写意与工笔互补,丰富手头的东西;从市场的角度,又如何把艺术做得曲高和“众”;怎样借助当代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艺术以及以往的那些大画家为什么会成功……

    Q:怎么,您在读研期间的专业是“意象水墨”,现在又说要“进军”意笔,您不是一直专攻工笔人物的吗?

    A:小学一年级我就开始在少年宫学国画,五年级开始学素描,后来又进了杭七中的美术特色班,包括一直以来跟随顾老师学画的经历里,学习的重心还是基本功。其实,应该说是工、意笔都擅长,只是在工笔方面表现得更突出,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而为业内熟知。记得我在考研时是以第一的成绩考入的,那时考的也是意笔人物。进入画院之后,作为专职画师,除了要把握自己的专攻方向外,还要承担很多社会功能,比如参加一些主题创作、公益笔会、学术活动等,此外当然还要面对市场,这种情况下仅靠工笔“一条腿走路”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掌握“工笔+意笔”“两条腿”走路的方法。而且我相信,我能把这种方式发展成为新的个人特色。

    Q:刚才听您说,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其实并不避讳“宣传”与“市场”,就不怕别人说这样的艺术家不潜心于专业、整天追名逐利什么的,您这么坦率反而有些让我意外了(笑)。

    A:的确不应避讳,我反而觉得这两个方面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没有一个艺术家可以闭门造车获得成功”这句话的含义是两方面的,首先学术上需要“打开门”,解放思想吸收众家之长,方能独树一帜;其次,有了好的艺术还需要“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共同欣赏。艺术品在业内评比的同时让市场这把尺量一下也未尝不可,因为市场代表的其实是大众啊。我认为,一幅真正的好画本该是曲高和“众”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它丰富、多元且不断变化,所以当代的艺术家也应该有着更强的综合能力,更丰富的感知,才能准确描绘出这个的时代的符号,并在艺苑长河中留下一笔属于自己的闪亮……

文章关键字:潜力股,天下时论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