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不研究战略,企业死翘翘
“1984年,联想刚刚创业的时候,中科院给了20万元钱,这20万元没过多久,就被人骗走了14万元。”昨天,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现身APEC中小企业峰会论坛,以“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为主题做演讲,话题就从联想集团走过的一道道坎开始。
柳传志的演讲定在昨天下午1点30分开讲,由于最近首都国际机场飞机老是晚点,为防迟到,柳总订了早上7点多的航班,起了个大早去赶飞机——一件小事足见大企业家做事情之认真。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消散,浙江许多中小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深刻遭遇了自己的成长之痛。同样是从中科院的一间小平房成长起来的联想,在成长道路上是如何应对一个个危机的?昨天,柳传志讲的几个小故事对大家颇有教育意义。
“1994年是联想的一个坎。在1990年以前,我们国家为了保护民族工业,通过高关税加批文的办法,不让国外的电脑顺利地进来。保护的结果是国外的电脑确实很难进来,但中国自己的电脑也做不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批文彻底取消,关税大幅度降低,国外大品牌电脑蜂拥而入,中国的电脑企业溃不成军。”
面对危机,联想没有惊慌,一方面承认自己和国外品牌确实有很多差距,一方面积极寻求对策。比如当时国产电脑的毛利率高达27%,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很差。柳传志等人通过成本研究发现,元器件占了电脑的主要成本;而电脑的重要元器件有一个摩尔定律,新产品上市一段时间会突然大幅降价。这个时候控制库存就非常重要,怎么样预测元器件的未来价格走势,怎么样在采购元器件后把制成的电脑产品尽快地卖出去……发现并成功应用了这个市场秘密以后,联想顺利地渡过了危机,1996年占有市场份额排国内第一位。
柳传志认为,管理有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吃透了这三要素,就有了应对危机的能力。尤其是定战略,“一个企业必须有人时时在考虑战略问题,比如像阿里巴巴现在做大了,有了这么多人,今后往什么方向走,竞争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一旦形势发生变化,企业得赶紧调整。如果是传统企业,没有人考虑这些问题,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也许可以存活上十几年;而像我们这些敏感型的IT企业,不考虑这些问题,企业会死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