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创业者训练营里 听成功人士谈创业那点事
失败者有无数种失败的理由,成功者却有相似的成功经验。
近日,大型公益活动“第一届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在北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为创业者开营授课,IDG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天使投资人蔡文胜、立思辰董事长池燕明、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纷纷现场讲述了自己在创业阶段的点点滴滴。
那个时候的他们和现在很多创业者一样,面临资金不足、政策风险、竞争激烈等种种限制,很多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远非人们想象中那么顺利,然而,凭借个人眼光、持之以恒的精神、把握机遇的能力……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成功确实可以复制。
“诚恳”蔡文胜:学会吸引风险投资
蔡文胜是真正意义上创业者的榜样。在他眼里,没有正而八经的商业模式,就是依靠一两个“必杀技”,在互联网的空间里杀出一条阳光大道——了解受众需求的最大化,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功能去满足受众需求。这是蔡文胜的致胜法宝。
虽然这是一个经常被别人忽略的人,但他投资的项目却为大部分人耳熟能详。暴风影音,网际快车、4399、58同城、优化大师……
“我是一个高中没有毕业的人,没想到今天能站在这里跟大家交流。” 蔡文胜的开场白诚恳的出乎人们预料。
据说,当年正是凭借这份诚恳,蔡文胜模仿hao123做网址站做的265才能获得IDG和Google投资,2007年谷歌中国高价收购265。蔡文胜才转身做天使投资,几年来其参与投资了数十家互联网公司。
对于在创业阶段吸引到知名风投IDG,蔡文胜有自己的一套窍门。“要坚持,还要很有勇气。”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蔡文胜的第一招就是查阅投资人相关的资料。“2004年6月份,当时IDG找我去见面,我就提前一个晚上去查IDG合伙人的资料。IDG当时有9个合伙人,每个合伙人投的项目是什么,每个投资人以前的简历,谁以前在基金工作,谁是喜欢投媒体的人。摸清楚每个人的背景、喜好再跟人家见面,这样成功的几率比较大。”
见了VC以后,如何成功的抓住VC的吸引力,是蔡文胜潜心研究的第二招,“一般来讲一个VC一天见很多的项目和很多人,所以尽快在一个小时内让他感兴趣,不要只行业前景怎么样,说我好好的干,这个VC很清楚,你不要浪费这个时间,你要在第一时间抓住主题。”
诚恳,是一块敲门砖。蔡文胜说,“尽量不要有任何虚假的数据,或者谎话,你可以适当的美化一下数据,但是不能讲谎话。因为VC已经见过无数人和无数项目,有时候一个谎话就会推翻90%的东西。”
最关键的一点,要允许失败。蔡文胜认为,很多人看到网络上说拿到风险投资很容易,但实际从见面开始,到最后投资,最快也要好几个月。“可能会碰壁,见了很多的VC没有成功,但是你要坚持,还要强调要有勇气。更重要的是VC在提一些建议或者忠告的时候,这其实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因为这个会帮助你完善创业的很多东西,VC的建议不一定很对,但是能让你总结,或者多方面的验证这个项目的可行度。VC指出来一点不好,你回来可以补充一点,这样你即使不用VC照样可以把企业做好。”
“幸运”熊晓鸽:成功的基础是看准方向
“我觉得生在这个年代非常幸运。”在不同场合,IDG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喜欢把“幸运”二字挂在嘴边。
其实,不仅仅是熊晓鸽,连环创业家杨宁、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大部分成功的创业者都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甚至股神巴菲特在接受美国《财富》杂志的一次访谈中,也大肆渲染运气在他早期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认为,“幸运”更多的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心理上的潜意识,幸运的人创造、注意并把握机遇。他们的生活心态更轻松,看待事物更积极。查德。怀斯曼调查过很多认为自己很幸运的人,发现他们都在付出更多的努力创造“幸运”。这和很多成功创业者的性格非常一致。创造机遇、把握机遇;遇到困难、克服困难。
作为一个成功的创业导师,熊晓鸽“乐天”的把很多成功归结为幸运。他告诉记者“我们这一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中国人,有很好的创业环境。我们有了IT和互联网,这是特别幸运的一个事情;我们有了创业板,又有了中小板,同时还有资金。现在人民币的基金比美元的基金更受人欢迎,因为在中国上市比美国华尔街上市市盈率会更高。
成功投资了新浪、百度、盛大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在熊晓鸽看来,成功的前提是“搭上一条快船”。他认为,创业更重要的一点是看准方向,这非常像漂流。漂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到达终点,你得找对河流。找对了方向,即使有坎坷,最终也能到终点,而如果没有找对路,弯弯曲曲即使筋疲力尽也可能难以到达彼岸。
在熊晓鸽眼中,新媒体、文化产业和第三产业是他眼中的下一个机会。对于新媒体,熊晓鸽说:“美国互联网用户达到了2.1亿,已经占了美国总人口71%。而中国互联网人数是4亿左右,才占到30%左右,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美国的手机使用人数不到3个亿,已经占了市场份额92%,发展空间非常小的,而中国公布的手机用户是7亿多,中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两倍,这是两个非常惊人的市场。
文化产业是熊晓鸽一直最专注的行业。熊晓鸽表示,“十七大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加大文化产业的机会,这是作为创业者不太注意的事情。创业板里面也有一个文产业公司华谊兄弟,也未来这里面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
而第三产业里熊晓鸽更看好服务行业。熊晓鸽用数据比较说明,“比如说批发零售行业中国占了4.2%,美国是15.1%,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服务业、医疗行业比例跟美国相比差距更大;娱乐和旅游业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高端金融服务业中也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前景。”
“这一些领域我觉得都是创业者要留心的,看看是否能够从其中找到创业机会。”最后熊晓鸽总结说,第一、是选择对的市场;第二是团队要有很强的执行能力,第二是要有市场应变力。从这三个方面要注意,来摸索,找到更多机会。
“坚韧”池燕明:选对商业模式再长跑
很多人都说,如果有了钱,我将办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实际上,没有钱也一样可以创业。立思辰股份有限公司(SZ,300010)董事长池燕明正是这样一个用20年时间白手起家的创业例子。
20年前,还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池燕明就开始和几个同学一起勤工俭学,他借钱买来一台二手复印机,自己动手修理,“变废为宝”,在校园内开起了复印社。
毕业以后,池燕明的创业还是没有离开复印机。由于学习的学科是精密仪器,他每天骑着父亲的旧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来回奔波,去给一些企业修理复印机。随着时代发展,他的“小生意”变成了一家现代办公信息系统管理外包服务企业。
第一次的创业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和同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比,池燕明和他的团队起步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优势。和其他创业者一样,池燕明也遇到了很多创业的瓶颈,包括管理的问题、市场的问题、发展的问题。
2002年,池燕明跑回了母校清华大学,带着创业的问题,继续攻读EMBA,他告诉记者,通过再学习,有了几点体会非常重要。
首先是立志。EMBA要求创业者有高远的志向。要做最好的,要作行业领袖。“我们这个行业,作办公信息信息系统管理外包服务业,竞争也非常激烈。再学习有重新树立了我创业的激情。”
重新树立了信心后,下一步是商业模式,在多年办公领域的耕耘中,池燕明发现了用户与办公设备厂商之间的矛盾:客户的文件输出和管理可能会涉及多种办公用品,打印机、复印机、墨盒、硒鼓……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产品,获得优质的服务;而从销售商的角度来看,却希望自己的产品卖得越多越好,价格越高越好。除了费用以外,在原有模式中,用户自身文印设备的管理、印量等很难控制,安全性能也得不到保证,办公效率不高。
在深入了解到这样的“生态格局”后,池燕明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文件管理外包服务的商业模式中,服务商的角色定位从“销售”转化为“服务”,从而使客户的文印业务更加高效,帮助客户节约了大量的费用。
池燕明把商业模式的转变称之为“二次创业”。2009年10月,凭借先进的新型商业模式、高成长性以及持续创新能力,立思辰成为中国创业板首批10家企业之一,在深交所发行。池燕明的公司依然和复印有莫大的干系。
“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是一名长跑运动员,以坚韧的耐力去经营公司。” 池燕明说,不光要有追求这种创新模式的强烈激情,更重要的是有滴水穿石,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还有一起追求梦想的团队。从长远来看,创业者应该有长跑运动员的良好心态,对目标坚定不移,充满信心。
相关阅读:
- ·北上创业:香港青年新故事(03/17)
- ·马云那些事:第一次去美国是被骗去的(02/09)
- ·京东刘强东创业故事:“杀手级”创业者(01/09)
- ·创投大佬们青睐“跨界”概念(07/23)
- ·创业故事:互联网催生千万小企业和就业(12/07)
- ·孔庆生:精耕企业比做大企业更重要(09/10)
- ·方灿亮创业故事:你相信梦想 梦想就会相(07/23)
- ·写字楼里那些不为人知的创业故事(07/07)
- ·太原写字楼商圈的创业故事(07/06)
- ·80后女生见证电子商务创富神话(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