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干区推出一系列扶持“8090”就业新举措
为什么20多岁的大学生拿到毕业证又立刻领了失业证?
为什么大包小包送礼托人好不容易求来的工作孩子不愿意去干?
为什么有了稳定工作后年轻人却老是抱怨愁眉不展?
江干区最近做了一组关于就业的摸底调查,结果让人意外——生于1980年、1990年后的青年就业情况并不乐观。
该区“8090”青年41865人,扣除因健康原因、照顾家庭等特殊情况,就业率为80.6%。
也就是说,有7848个还不到30岁的青年处于失业状态,没有工作。
当“4050”就业荒开始慢慢好转的时候,“8090”却开始为工作愁,如何破题?
调查员的笔记本
为什么孩子们上不了班?
这组调查做得很细致。
在被调查的41865名“8090”青年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7%,中专及以下至高中的占40.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0.1%。有20.3%的大专及以上学历青年处于未就业状态。
看起来,学历似乎并不是最大的拦路虎。
该区劳动保障局的调查员通过上门走访后发现了几大症状,调查员的笔记本上是这样写的:
症状一:学历高技能低
被调查对象中,学历高的很多,但另一项技能水平调查发现,具有技能等级的比重1.6%,九成以上的青年不具备任何技能等级或拥有一技之长;拥有高级技能的更为凤毛麟角,只有3人。光有文凭,没有技能,很难立足。
症状二:啃老族铁饭碗族
在失业青年中,农村户籍较为明显,有78%的青年无就业愿望,在城镇及失土农民青年中,这个比例也有11%。这些年轻人缺乏择业主动性和依赖父母,习惯于“啃老”,或者希望找“铁饭碗”企业,缺乏创业动力。
症状三:高不成低不就主动失业
已就业青年就业类型数据统计显示,仅有0.8%的青年选择了自主创业,28.3%的人处在临时就业和灵活就业状态,处于失业边缘状态。这些青年表示,工作不合适。比如所在企业外迁,不愿到距离太远的地方工作,而辖区内企业的招工标准,又不能够格,于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出现结构性失业。
破题
——社区的新尝试
我帮你选工作送上门
面对青年人的顽症,已经有街道开始了新的尝试。
比如闸弄口街道的三零“求职平台”。
通过“零门槛”——送岗上门、 “零距离”——择业在“家”、“零成本”——大学生“红娘”牵线。
“我们通过走访摸底,将基本信息和就业愿望归类梳理,进行二次“加工”,每月逐一甄选出学历、薪酬、发展前景基本符合“8090”青年择业标准的岗位,进行资源配对后通过QQ、手机发送给青年。此外,邀请大学生社工担当就业红娘,与失业青年结对,通过已经就业大学生的开导和带动,鼓励就业。”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采用新就业平台后,辖区“8090”外来青年群体的就业率从原来的不足2%上升到9%。
江干区的新政策
先订单式培训再鼓励创业
而由共青团江干区委员会、江干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出的《关于开展江干区“8090”青年就业创业扶持工作的意见》,则提出了更为有针对性的金政策。
这包括,在建立区级失业人员创业园的基础上,各镇(街道)、社区(村)创建创业园,经区劳动保障局认定,将按规模给予每年2-5万元的补贴。
鼓励企业对招收的本区“8090”青年进行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定的奖励。组织开展急需实用的“定向式”和“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提高“8990”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
各街道(镇)鼓励引导辖区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为“8090”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各类设备、场地等服务,提高就业技能。
依托就业服务平台,努力为“8090”青年提供小额贷款、项目推荐、创业培训等“一条龙”创业扶持服务。
结合辖区实际成立青年就业创业俱乐部、联谊会等组织机构,吸纳辖区内优秀有为的青年成为俱乐部会员,通过培育和孵化一批创业带头人,宣传和推广一批创业带头人,体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相关阅读:
- ·关于科技型企业申报房租补贴政策的通知(01/06)
- ·成长型大学生企业贷款利息补贴(01/06)
- ·成长型大学生企业房租补贴(01/06)
- ·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融资贴息(01/06)
- ·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无偿资助(01/06)
- ·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会展补助(01/06)
- ·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房租补贴(01/06)
- ·“钱江人才计划”C、D类项目择优资助(01/06)
- ·“5050计划”安家补贴(01/06)
- ·“5050计划”个人住房公寓租金补贴(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