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来临 浙商转型升级已到关键期
近日,浙江大学EMBA中国宏观经济高峰论坛在宁波举行,论坛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史晋川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EMBA教育中心主任卫龙宝教授,解读后危机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状况以及浙商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并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状况与如何转型升级的问题做了分析。
中国不该为了3%-5%的温和通胀而紧张
史晋川(著名经济学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3%到5%的温和通货膨胀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它?
对于近期大家关注的通货膨胀问题,目前在国内是有不断抬头的趋势,但是对于3%-5%的温和通货膨胀没必要紧张,相对于通货膨胀,我们更应该关注经济增长。不能因为各种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导致四季度甚至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加速下行,这才是最危险的。CPI是有饭吃的人吃得贵还是吃得便宜的问题,而经济增长则要涉及有一部分人有没有饭吃。
目前紧缩银根、提高利率、提高准备金率等这些反通胀的政策,首先它对抑制通胀的作用很小,但是它对经济增长的损害很大,任何紧缩性的政策都是双刃剑。
其次,从通胀本身的性质来看,中国也不应该动用总量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对付通胀。从前三季度的上涨的CPI来看,90%是食品因素和房租因素,住宅费用和食品费用占了整个CPI上涨因素的90%,这是结构性通胀。结构性通胀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货币政策太宽松,而是供应有问题。对付这种通胀,两个最好的办法,第一,改善和增加供给;第二,给受这种通胀影响比较大的中低收入阶层发放生活补助。根本不需要提高利率、抽紧银根、提高准备金率。
浙商转型升级规模是个门槛
史晋川:国务院“新36条”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一些原本垄断的新兴行业,这对于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将有促进作用。但是,浙商转型升级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此。
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时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碰到无形的天花板,碰到无形的产业壁垒、政府管制,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新 36条”所有开放的这些行业,都有一定的规模门槛,不是零散的小产业资本可以进去的。要抓住“新36条”的机遇,浙商必须解决一个很大的问题:分散的小的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集聚起来,变成一个比较大的资本,然后再回馈到产业层面上去。这个问题不解决,石油领域哪怕对你开放了,最终也只能去开加油站。
浙江民间资本多,但规模都比较小,几千万的基金就算大的了。真的要做产业投资基金,必须要有几十亿元的规模。进入一些大的行业,一两个民营企业是做不起来的,所以一定要抱团。
卫龙宝(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EMBA教育中心主任):我以浙江嵊州的领带产业为例,当地企业的领带产量占了全世界的39%,可是嵊州领带的FOB(装运港船上交货)出口价格如果以220元来计算的话,企业实际上拿到的才20元,其中的160元给了梦特娇、皮尔卡丹等这些拥有品牌的公司,另外的40元给了渠道商。我们的企业从养蚕、织丝、整烫、包装到缝制,弄了半天拿到手的只有20元。这种分工的格局决定了我们如果不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单纯靠企业的规模,靠赢得市场占有量来获得经济绩效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我认为改善这种局面的办法就是扶持龙头企业,改变扁平式的经济结构。这样可以使恶性竞争的中小企业集群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分享利润空间和服务平台。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有这样的现象,如浪莎袜业已经把义乌地区做袜子的企业组织起来。正太、德力西这些电器企业把省内一些低压电器小企业引领带动起来。宁波的服装企业也是这样,用品牌的号召力来组合这些中小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带领了小企业能够在这样一个平台中一起来参与国际竞争。
后危机时期 民营企业会有新的机遇
史晋川:后危机时期,国际产业转移的环节也在变化,原来是制造环节转移,现在研发、设计、品牌这些环节也会加快转移。这个对浙商来说非常重要。
后危机时代,对于浙江的经济模式的转变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会向亚洲这些新兴的经济体转移。从而亚洲新兴经济体制造业将会有一个大的提升,比如汽车领域。
但是,美国、欧洲对于实体经济将更加重视,传统的制造业、汽车工业,美国可能采取更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防守式发展。
中国的企业也更专注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国内公司正在积极地和国外公司合作,收购他们的品牌,比如营销团队、研发团队,更好地提升亚洲这些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力。
卫龙宝:浙商的企业最近有几个非常漂亮、让世界震惊的事件,一个是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还有一个像神话一样的事件,就是马云在这几年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为什么浙江的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能够做得比较好?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我们讲一个企业要成长,首先当然要有一定的基础,当年浙江的乡镇企业有先发优势。在短缺经济的时代,其他省份还没有允许非农的产业或者说乡镇企业开始成长的时候,浙江就开始冒出来了。在短缺的时代,他们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所以以前小平同志有一句话说,中国经济有秘密武器,那就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江泽民接待外宾的时候讲过,建议到浙江、江苏去看一看,实际上讲的就是这个事情。
这是一个基础,就是当时起步比较早;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家能够成长,我想跟他们的理念或者有一种国际的视野,或者是有一种社会的责任,或者是他们有一种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这样一种特色有关。我们可以看到新冒出来的企业,如果这个老总不强调学习,如果这个企业、这个组织不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很可能若干年以后就像昙花一现,就没有了。但是能够冒出来的往往是更强调学习、强调不断提升的。
浙江经济如何转型升级
卫龙宝:浙商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浙江为什么会崛起呢?现在有几种说法,一种就是浙江人特别精明能干,特别能吃苦,就是我们讲的创业精神,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还有一个就是浙江有一种特别的经济构成,我们这里市场化非常的发达。我们浙大管理学院有一句口号叫走在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我们还是相信竞争的,浙江省的经济总量里面,大概 70%的GDP来自于民营企业,这可能是一种机制上的优势。
现在浙江是全国转型升级惟一一个试点省,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经济来说,要彻底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尝试。
第一,要加强集群的创新能力,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创业是立省之本,浙江大学在这方面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在绍兴的柯桥建立了浙江大学纺织研究院,计算机专业把新的生产工艺输送到纺织机械程序里,实现技术创新,让企业提升产品的档次,这样才可能创品牌。
第二,控制渠道,运营品牌,建立销售网络。这一点,浙江大学EMBA学员、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美特斯邦威没有1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只有不到13%属于自己的直营终端,但它却是最大的财富受益人。这种去掉两头,只留品牌的商业模式,邦威除了赚到钱,还得到期望已久的市场份额和品牌营销渠道,一箭双雕,最终实现了美特斯邦威的腾飞。
第三,促进金融体制创新。私募基金能在中国的土壤上正式成为被允许的金融产品,可能跟浙江一些地区的努力分不开。所以金融体系的创新也是浙江接下来一个重点的工作。
第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很多事实证明资本运作需要建立监控体系,当资本运作出现危险的情况下,适时采取措施,这样才不至于殃及实体经济。
相关阅读:
- ·打造“1+3+5+7”杭州商业新模式(04/20)
- ·苏州培育特色小镇推动转型升级(11/30)
- ·嘉兴经开区快速启动街道工业园区产业转(10/19)
- ·高新区:“回归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09/14)
- ·互联网,浙江经济新基因(12/14)
- ·浙江创新发展需要紧紧依靠浙商力量(12/02)
- ·翁卫军:以文创产业促经济转型升级(11/27)
- ·促进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11/24)
- ·“互联网+”助推经济转型升级(11/16)
- ·富阳东洲街道文创产业开辟发展“新蓝海(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