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代贤哲的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浙江古代贤哲对“天人关系”、“人地关系”不仅有深刻的认识,提出过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并且以其指导人们的实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王守仁 余姚人,出生于公元1472年,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
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和宋明理学家的“一体”与“合一”思想,提出了“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重要命题,并对“万物一体”论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认为人与万物、自然处于和谐、均衡与统一之中,人和自然都遵循统一的规律,天人协调是最高的理想境界。
概括起来,王阳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思想可以分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一体之仁”和“良知”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两个部分。
(一)“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一体之仁”。王阳明认为仁者具有“一体之仁”,具有仁爱之心,故能与鸟兽、草木、瓦石同为一体,不管是有知觉的动物、有生命的植物,还是如瓦石之类无生命的物体,当它们受到破坏或损害时,每个人都会从内心产生“不忍人之心”、“怜恤之心”和“顾惜之心”,并把它们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加以爱护。在《大学问》中,王阳明作了精妙的论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于瓦石而为一体也。
(二)“良知”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良知”与“致良知”是王阳明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在论述良知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时,王阳明以良知为本体,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强调人类与宇宙万物皆归本于良知,统一于良知。他认为,天地万物已进入人的生活的领域,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须臾相离,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本是自在之物,但作为人生存的条件,已与人类生活融为一体。对于如何对待天地万物,王阳明认为应该通过“致良知”的工夫来实现,他认为“致良知”即是“致吾心之良知”而“充拓得尽”、“扩充到底”,使“吾良知之所知者,无有亏缺障蔽,而得以极其至矣。”他说:“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以达吾一体之仁,然后吾之明德始无不明,而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
王阳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的充分体现,也是他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珍视万物的充分体现。
沈括 杭州人,出生于公元1031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沈括晚年淡出仕途,在江苏京口(今镇江市)筑建梦溪园,并在梦溪园中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了不朽之作《梦溪笔谈》。他在这部书中详细记述了任延安知府、鄜延经略史之间,发现石油及用石油烟炱制墨时所产生的大气污染: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造煤(即烟炱碳墨)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予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油多似洛阳尘’。”
由上文可见,沈括认为,用石油烟炱所产生的碳黑制墨,可减少松木资源的消耗与枯竭,故率先发明了用石油烟炱制墨,“遂大为之”而在世上流行。他在《梦溪笔谈》中形象地描述了延绵千年的制墨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今齐、鲁(今山东)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指今山西、陕西一带)、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童矣(大半成了光秃秃的荒山了)。”但是,石油原油燃烧时所产生的烟炱尘灰对环境污染太大:“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烟亦大,墨人衣。”沈括对此形象地在《延州诗》中描绘道:由于当地广泛用石油烟炱制墨,使得人们在冬天尚未过去时,衣服全被熏黑了。二郎山下红红火火发展起来的制墨业虽然发展了当地经济,可是石油烟炱多得像京城洛阳车水马龙所腾起的灰尘。寥寥200余字,却把用石油烟炱制墨的好处(保护生态环境)、发明者、危害(大气污染)等刻画得淋漓尽致。沈括1000多年前写成的这篇文章,也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详细记述生态环境破坏和作坊经济造成严重大气污染的宝贵文献。
沈括还对远古时期生态环境的形成和变迁,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座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沈括根据太行山麓岩石中嵌有螺蚌化石及沉砾岩的沉积带,推断这里过去曾是海滨,又利用尧舜时代的历史遗迹和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比较方法,进一步说明现在的广袤平原过去却是浩渺的海洋,并指出华北平原的形成是由于黄河等河流的泥沙沉积而成的,这是对华北大平原形成原因的首次科学解释。
王充 上虞人,大约生于公元27年(汉朝),是一位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
王充说过:“人,物也;物,亦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与物。”揭示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朴素真理。他还提出土地的肥瘠不是固定不变的,“性恶”的土地需要“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论衡·率性》)。这些颇有见地的思想主张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建立在维护资源再生能力的基础之上,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态文明思想。
相关阅读:
- ·鄞州全领域推进50个生态项目 打造“美(07/18)
- ·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宁波的决(05/31)
- ·论发展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宁波(05/27)
- ·宁波力争2015年达国家级生态市标准(07/22)
- ·鄞州区政协鼎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