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良:员工是水,企业是海
最勤少年读书郎
张伯良从小就爱读书,成绩一直出类拔萃,但时处“文革”时期,却不得不接受命运的戏弄。由于父辈的所谓历史原因,张伯良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
初中毕业没有书读的他,受到了一位他至今感激的良师的关注和帮助。“这孩子这么爱读书,不读书太可惜了”,老师就私下借书给他读。白天,张伯良劳动,晚上,挑灯夜读。夏天蚊子多,就穿上长衫长裤,扎紧袖口裤管防蚊子叮。热了困了,就不断地用冷水冲头洗脸,再看书到深夜。一旁的弟弟看到哥哥那样勤奋,也跟着他一起天天努力读书到深夜。
1977年恢复高考,机会终于降临,同龄人的命运也开始在此分叉。张伯良满怀信心地去报考却再一次受到打击,由于“左倾”余毒的影响,他连报名都不被批准。1978年,张伯良再次去报考,却仍然受到阻挠,19岁的他不再沉默,几次借自行车,骑行20多公里到县高考招生办,力争报考机会。县高考招生办派人到当地调查核实,终于给了他报考机会。他如愿以偿,考取了浙江机械工业学校。
当张伯良站在浙江机械工业学校的校园里时,他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浪费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三年勤奋研读得来的优异毕业成绩在旁人看来可能只是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但张伯良自己知道,他一夜一夜的辛苦发奋不会白学。
25岁的最年轻厂长——
努力的必然,机遇的偶然
毕业后,张伯良被分配到了桐庐县阀门厂工作,那是1981年9月。1982年底,进厂一年多,25岁的张伯良就当上了桐庐阀门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厂长,在当时的桐庐,这几乎成了一个传奇。
“机会总是留给努力并且做好准备的人的。”张伯良说。刚到工厂时,作为当时很吃香的知识分子,他总是“不顾身份”地深入生产一线,一面向工人师傅学习,一面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革新,解决实际问题,很快,他的研究有了成果,一项技术革新不仅为厂里节省了成本,解决了生产难题,也获得了县科技成果奖。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又刚好碰上了“企业领导四化(其中一化是年轻化)”的改革,嘉奖过后是一纸厂长任命书。
这对年轻的张伯良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当时要经验没经验,要人脉没人脉,唯一的优势就是年轻、勤奋。”张伯良说。
艰辛、磨难能使人成长,这是张伯良担起重任的第一次考验。他的诚心和勤奋最终赢得全厂干部职工的认可和支持,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也收获了丰富的阅历和精神财富。1995年,他被委以桐庐县二轻工业总公司党委书记和总经理的重任。
“这是努力的必然,机遇的偶然。”张伯良说,再回头看,这些经历都已经在谈笑风生间释然。
水之缘,水之道
在如今泛亚的《企业文化与行为规范手册》里,有一大块关于企业哲学的内容,其核心,正是张伯良办公室里挂在办公桌后的“水之道”和会客桌后的“水之缘”,英文翻译为“Luck of Water”。
这个专注于制造世界级高品质、节水、环保的水暖器材公司的企业文化,因为其当家人的心境的变化,已经和初创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的时候,我以笋自励,希望破土而出,依靠的是努力与勤奋,企业初创亦是以此为本,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现在,做企业十多年,责任感大了,锋芒少了,与水结下了缘分,更多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回报社会。”张伯良说。
“我们不仅做与水有关的产品,更是崇尚水的品质。”张伯良说,上善若水。水有着执着的精神,能以柔克刚,滴水穿石,做企业也需要执着的精神;水无常形,善于应变,应变即为创新,创新产生力量,使企业在各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水有包容性,做企业也需要有包容性,吸纳人才;水有团队精神,散则弱小,聚则力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有不争之贵,无色无味,从不张扬,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之不争并非不为,而是为而不争,不图虚荣;水有奉献精神,净化别人,污染了自己;一滴水放在大海里才不会干涸,员工是水,企业是海,企业是水,市场是海,社会是海,要懂得感恩和回报。
“泛亚一直在为全球前十强的卫浴品牌商做配套生产,但我知道,企业一定要有自主品牌,才能真正长久。”张伯良说,为此,他正在积极地工作着,正如他写的诗《我是谁》中所说,“试图用我毕生的精力/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让更多的人、在更长的时间/乐其所为/让人人都有自己的美梦。”
相关阅读:
- ·北上创业:香港青年新故事(03/17)
- ·马云那些事:第一次去美国是被骗去的(02/09)
- ·京东刘强东创业故事:“杀手级”创业者(01/09)
- ·创投大佬们青睐“跨界”概念(07/23)
- ·镇海一企业有个“从头开始”的奇葩规定(04/17)
- ·人才战略是企业持续发展之道(12/10)
- ·创业故事:互联网催生千万小企业和就业(12/07)
- ·孔庆生:精耕企业比做大企业更重要(09/10)
- ·优秀杭商教你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08/31)
- ·方灿亮创业故事:你相信梦想 梦想就会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