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末,杭州创新投入要占GDP3%以上(2)
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引领作用
重点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面向我市优势产业和社会领域,开展共性和关键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
加大对杭师大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力度,支持杭师大博士、硕士学科点和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
加强国家级产业基地和试点城市建设
高起点推进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卫生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级基地建设。
重点将高新技术产业类中的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软件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动漫产业等国家级试点和基地向具备条件的城区和县(市)拓展,拓展区享受国家级试点和基地的同等优惠政策。
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建设
加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建设。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继续完善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功能,发挥科技信息、科技文献、知识产权、标准数据库、仪器协作共用、科技成果信息等科技基础资源的共享作用,建设一批专业(行业)创新平台。
制定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平台运行的相关政策,以财政投资为主的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快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各类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
大力推进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
对社会参与孵化器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平台建设等给予扶持。争取到2015年全市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引导和推进民营企业建设加速器基地3—5家。
完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专利代理、科技信息等知识密集型科技服务机构。
推动专业性行业协会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规划、评估咨询等服务。加强科技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
推进产业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努力把产业基础好、企业实力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把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与增长潜力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的先导性产业。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通信、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动漫、游戏和电子商务、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加快纯电动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示范。大力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业规模化整体实力。
发展生物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一批具有较大市场份额的高附加值产品。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设备、环保材料、节能材料、节能机电产品设备等为重点,支持半导体照明外延片、芯片等产品的研究开发。
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光伏和风电产业为重点,打造光伏产业链和风电产业链,积极开发核电装备、潮汐能设备、生物质能等技术,启动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建设。
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电子与微电子材料等产业,鼓励发展纳米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培育一批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一批带动作用明显的金融业、物流业和总部基地。
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信息与软件、房地产等服务业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门类。
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空港经济、会展经济、健康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推进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手工与民间艺术之都”“国家设计中心”等国际和国家级品牌申报创建工作。
相关阅读:
- ·杭州两家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入围年(12/22)
- ·打造“1+3+5+7”杭州商业新模式(04/20)
- ·苏州培育特色小镇推动转型升级(11/30)
- ·消费大变局考验商业地产(11/14)
- ·嘉兴经开区快速启动街道工业园区产业转(10/19)
- ·高新区:“回归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09/14)
- ·互联网,浙江经济新基因(12/14)
- ·浙江创新发展需要紧紧依靠浙商力量(12/02)
- ·翁卫军:以文创产业促经济转型升级(11/27)
- ·促进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