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杭州,但不放弃追求的创业者们
生活在杭州很幸福,去年它再度蝉联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榜榜首。不过,对疲于生计、居无定所的杭漂来说,他们也能感受这种幸福吗?这,难免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无疑都是这座城市的一种真实映影。
“乾坤变幻,文人的生花妙笔里,写不尽的绝代芳华;斗转星移,百姓的口口相传中,道不完的动人故事;今天,江南言语中,看到的是她愈发曼妙的身姿;今天,飘香桂子里,嗅到的是她更加馥郁的味道。”
2010年度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晚会上,组委会对杭州可谓极尽誉美之词。
相对而言,一部描述“一个杭漂的真谛”、点击阅读达28万多人次的网上连载小说《上有天堂》,或许能让我们更真实全面地了解杭州。下面几位年轻杭漂的自述,同样如此。
生活虽窘精神富
人物名片:戴龙彪,23岁,安徽人,2009年7月来杭,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业务员。
“窘迫!”小戴毫不掩饰地用这样两个字描述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
“一个人生活, 月工资1600元,要支付房租、水电费700元,乘公交60元,买菜做饭300元, 电话费60元,再加上超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偶尔朋友聚会……”
一个月下来,小戴的钱包里总是所剩无几。不过,他好像并不在乎,还一有空就参加义工活动,到处从事志愿服务,献爱心。
“我很穷,但志不能‘穷’,心不能‘穷’。”小戴这一“顿悟”源于去年年底的一个周末。
当时,他的业务遭遇“瓶颈”,不管怎么努力,业绩就是上不去,好几个月的提成都只有几百元。于是,心情压抑的他,一人背包从丝绸博物馆出发,沿玉皇山路向南,不停地走,从上午10时一直走到傍晚6时。
夜色降临,疲惫的小戴,心境却豁然开朗:生活在这么美丽迷人的地方,自己为何还有那么多的烦恼?除了挣钱,生活中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值得自己去做。
“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使我的生活特别充实。”小戴对杭州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他总觉得“在一个美好的地方生活,就应该做一个美好的人”。
小戴最喜欢去西湖边的曲院风荷公园,工作特别烦时,就会坐一个来小时的公交到那里看看书,听听音乐。
“面包嘛,吃饱就行。住房嘛,陋室即可。”小戴说他对自己的将来并没有很多的奢望。不过,事实上,伴随愈加坦然的心态,他的工作业绩也在不断突破……
砥砺前行创业梦
人物名片:包情天,30岁,广西桂林人,2008年5月来杭,咨询公司负责人。
包情天来杭州创业,很有浪漫主义色彩。2008年5月,他带着10万元钱单枪匹马来到杭州,房子一租,公司一注册,手头剩下的流动资金就剩两三万元。
对他来说,创业更像是一场“赌博”,充满着冒险。2009年春节,公司发完工资就没钱了,他就自己借钱给员工发奖金。
包情天更愿意称自己为杭漂,而非“老板”。今年春节,他也是抱着这一心态给每位员工父母写了一封信,感谢他们的支持。令他感动的是,春节过后,所有员工都“漂”回来了。
一个人带着一群人漂,包情天肩上的压力很大。不过,他还是坚持选择杭州创业,“因为,我一来了,就再也舍不得离开。这里的商业氛围特别好,公共服务很周到,政府很支持我们这些外来创业者。只要我们有什么问题,他们都尽力给予解决。”
在杭州3年多,包情天感受最深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包容性特别强,人与人之间相处也很友善,更不排斥外来人员。
“公司还在艰难成长,我自己也还没有安家,要真正在杭州这片土地上扎根,依旧任重道远。”包情天坦言,高房价可以说是杭漂身上的最大压力,“不过,有压力才有动力,为了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我们会砥砺前行。”
相关阅读:
-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提升行业造血机能(08/14)
- ·杭州江干区助推实体经济企业对接资本市(06/11)
- ·网络银行倒逼传统银行转型升级(02/02)
- ·评论:中小企业融资难考验决策层智慧(01/16)
- ·发挥市场作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01/15)
- ·1/3小微企业处于“亚健康” 融资最关心(01/08)
- ·中小企业融资要巧“破壳”(10/10)
- ·浙江省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试点 小微(08/06)
- ·小微企业融资难现状:银行上门放贷 反吃(07/21)
- ·宁波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发展(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