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写字楼网 >> office社区 >> 转型服务 >> 浏览文章

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4个优势

2011/5/18 16:19:40 五星写字楼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众所周知,浙江是民营经济发达省份,长期以来,即便在东部沿海地区,浙江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名列前茅。但有报告指出,近些年来,由于投资环境欠佳、产业升级缓慢、过度热衷于房地产等短期投资,与江苏、广东、山东几个

  众所周知,浙江是民营经济发达省份,长期以来,即便在东部沿海地区,浙江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名列前茅。但有报告指出,近些年来,由于投资环境欠佳、产业升级缓慢、过度热衷于房地产等短期投资,与江苏、广东、山东几个一线省份相比,浙江经济出现了早衰现象。比如与长三角的兄弟省份江苏相比,2003年浙江省生产总值约9050亿元,江苏则实现了12451.8亿元,两省的差距为3000多亿;但5年之后的2009年,江苏实现了34061亿元生产总值,浙江则为22832亿元,两省的差距超过了1万亿。从经济增速上,2009年,江苏增长12.4%,山东增长11.9%,广东增长9.5%,浙江仅增长8.9%。

  是不是浙江已失去自己的优势?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浙江的优势在哪里、是什么。总体上讲,浙江省工业产业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低成本优势,产业集中布局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主要依靠低价格、低成本竞争策略取得部分国际国内市场,这明显表现在集群内企业只有生产规模大小上的差别,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为生产服务的企业量少质低,处于“块状经济”阶段。从国际分工体系看,浙江大多数产业集群目前仍处于生产和组装等劳动密集、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少的环节,属于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低端。哪怕是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近50%的嵊州领带产业群,也只是欧美采购商在浙江的订单制造或外包基地,不仅谈不上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连对采购商的议价能力都非常低下。有说法称浙江是委托加工型“世界工厂”的典型,身份就是发达国家的离岸经营基地,这应该还恰如其分。

  但历史中包含属于未来的东西。世界经济竞争史表明,一个国家想要获得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的全球性大企业,更要依托那些扎根于本土、凭借密切的伙伴关系促进信息和创新,进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集群。地方产业集群构成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产业集群正是浙江经济的特色、优势和重要支撑。近些年来,浙江出现一批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的产业集群,诸如绍兴、温州、海宁、慈溪、永康等地的纺织品、服装、制鞋、皮革、食品加工、建材、电器、五金等产业集群。虽然都处于产业低端,且被发达国家锁住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毕竟得益于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转移,具有错位竞争的优势。

  而且还可以产业集群为基地和跳板,一方面提升价值链,一方面提升产业链,进一步培育特色优势工业集群,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将浙江省低成本优势扩展为质量、品牌、营销、研发等集成优势。事实上,这正是浙江这些年正在做的,相关方面正着力营造“总部经济在浙江、生产基地延省外、研发机构国际化、营销网络全球化”的新型产业集群组织格局,在新的平台上实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浙江经济的第二个优势应该在于民营经济本身的机制活力。浙江原本是一个既没有资源、又没有资本的地方,1978年,浙江的人均耕地0.62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综合指数,仅为全国的11.5%,居倒数第三名。但改革开放后,个体私营经济的机制活力创造了“无中生有”的奇迹,不出产羊毛的桐庐县却有中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没有草原的海宁市却有中国最大的皮革服装和制品市场;没有森林的平湖市却有中国最大的木板材市场,实现了浙江经济的腾飞。民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机制活力应该不会无缘无故地骤然消失,仍将是浙江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第三个优势无疑就是在市场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应该说,浙江工业转型升级最为重要的“活”的因素。曾有统计表明,在浙江4000多万人口中,大大小小老板有400多万,“浙商”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另有两个数据或许也表明浙江民营企业家的巨大活力,2000年度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有171家,占三分之一;《福布斯》2004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杭州高居榜首,宁波、温州、绍兴进入前十位,15个城市跻入前百名。尤其令人可喜的是,大约有440万浙商在全国各地投资创业,大约有100万浙商走出国门创业经商,他们创造的财富相当于在省外、国外分别再造了一个浙江。

  最后,相比其他省市,浙江可能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浙江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服务经济意识好、服务经济能力强、服务经济的手段多。在加快政府职能特别是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上,浙江省很多方面是走在前面的,相对更言,更加尊重企业自主性,更加尊重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各级领导干部“不怕(不眼红)百姓发财,官员能甘于寂寞,能忍受权力失落的挑战”。这是有具体表现的,比如浙江原有“浙江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联盟”和“浙江并购俱乐部”等重要融资平台,但在2010年10月,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银监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洽谈会”(简称“浙融会”),效果很好。相关部门表示要再接再厉,着力把“浙融会”打造成具有区域性和可持续性的直接融资平台和年度盛会,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正是基于以上四个优势,个人觉得,浙江省的经济转型升级可期。

  (作者系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部主任)

文章关键字: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