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招工难、转型难—小企业遭遇成长烦恼
从6月20日起,央行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全年累计冻结资金已超万亿,小企业融资更为艰难。不光是融资难,小企业成长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如用工难、税费负担及资源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不容忽视。省工商联日前专门对浙江工业小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对策和思考。
疑问:发展中遭遇了什么?
“缺钱”似乎是当下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关键词。
“虽然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但这次调控下,还是觉得好像断奶的孩子一样烦躁和恐慌。”温州乐清千万家实业公司企业主林彬这样告诉记者。
吴凯也正在经历这样的困境。作为温州一家制造加工企业的老总,他一直关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新闻。“部分企业因此而‘断粮’,即使能够获得贷款,在数量上恐怕也难以满足需求。”吴凯说。贷款难度加大后,企业流动资金减少,而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和对生产设备的改造。
上述的企业并且个案。省工商联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小企业手上并不缺订单,但就是贷不到款。有的即使贷到款,银行往往对小企业实行基准利率上浮30%至50%的政策,加上存款回报、搭购相关理财产品、支付财务中介费用等,实际的贷款成本接近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
多家企业的担忧还表现在包括用工、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涨以及汇率的变化。
“现在我们最缺技术型工人,老员工流动快,员工工资比上年同期上涨了20%左右。”绍兴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据调查,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平均用工缺口达到15%至20%,而用工成本较去年也相应提高了15%至20%。企业主对新生代农民工 “没有上一代能吃苦、随意跳槽”的抱怨不绝于耳。
另一方面,拿不到土地、用电紧张又给小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生产负担,削弱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随着金融危机时期出台的扶持政策相继恢复执行,小企业涉及的税种和费用种类2010年也比2009年在数量上有所上升。“报价75块的衣服,面料成本50元,加工费25元。在这25元里面,交税额就将近7元。”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探究:背后是哪些结构性难题?
一组数据,突显出浙江小企业数量之多:2010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企业185家,中型企业4121家,小企业59152家。此外,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有14.9万家,个体工业户69万家。
大量的小型甚至是微型企业密布在浙江的经济版图之上,他们组织化程度低,对兼并重组的积极性也不高;他们集中在低附加值的产业,对转型升级抱着“无心转也无力转”的态度;他们的外贸依存度高,产品和销路又十分单一;他们受到行业协会、商会的指导最少,大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外部的经济环境一旦发生变化,他们就免不了要经历一番“风雨飘摇”。
“银行也是企业,在现行体制下,小企业存在信用缺失,诚信系统不完善,容易产生拖欠和不还贷等问题,让我们无法有效地保证防范风险。” 对普遍认为的银行 “傍大款”,银行业人士有话要说。目前,小企业“融资难”的矛头普遍指向了现有金融体制与小企业融资需求不对等。但事实上,近年来浙江的各大银行已经加大了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力度,但由于市场定位与信贷资源有限等因素,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不足的现状。
此外信用担保等中介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滞后,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体系,也阻碍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发展。
作为需求方,林彬的切身感受是“能贷的怎么都贷得到,贷不到的还是贷不到”。对此,工商联调研认为,现有的金融体制安排难以解决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另外,资金“荒”只是表象,企业无法把握预期的确定性、难以适应紧缩的宏观调控才是企业面临最大的困难。因此,企业只有适应宏观调控的“松”与“紧”,才是自我生存之道。
思考:怎么化解众多难题?
“推动小企业发展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协助,融资领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专家告诉记者,小企业面临的产业导向、人才、内部管理等问题亟待解决。此外,要从税收、收费等方面给中小企业减负优惠,以发挥政策合力的作用。
事实上,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正在倒逼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在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刘仁伍看来,当前部分小企业出现的经营困难,是经济转型背景下多种因素叠加产生的结果,某种程度上也是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阵痛”。“只有不断深化结构调整,合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功能,有效提升小企业发展的整体质量,才是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长远之道。”刘仁伍说。
正如一个嗷嗷待哺的孩童,小企业在这一轮转型发展中急需 “保育箱”、“幼儿园”。而在纺织业集聚地绍兴县,我们已经能看到这种公共服务平台的身影。
水没盈丈,大鳄生焉。因为市场与产业近在咫尺,这种曼妙的形态,让中国轻纺城绍兴县的大企业和小工厂都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国家科研单位,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这个民营研究院已经从产业形态里衍生出来,自然而然也是实实在在地为中小纺织企业服务。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而言,管理和沟通成本最低化,是企业的自然选择。而立足于这样的现实之上,研究院也有了广大的技术应用空间。
“通过公共的平台,能帮助小企业解决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实现创新发展。”省工商联在调研报告中指出。“除此之外,行业协会、商会也应该切实履行自己为小企业服务的职能,帮助小企业健康成长。”
相关阅读:
- ·打造“1+3+5+7”杭州商业新模式(04/20)
- ·苏州培育特色小镇推动转型升级(11/30)
- ·嘉兴经开区快速启动街道工业园区产业转(10/19)
- ·互联网,浙江经济新基因(12/14)
- ·浙江创新发展需要紧紧依靠浙商力量(12/02)
- ·翁卫军:以文创产业促经济转型升级(11/27)
- ·促进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11/24)
- ·“互联网+”助推经济转型升级(11/16)
- ·富阳东洲街道文创产业开辟发展“新蓝海(11/16)
- ·前三季度杭州GDP增速10.2% 服务业成核(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