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产业“空心化”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3)
文章导读: 前不久在浙江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民企投融资大会”上,主持人问台上来自官产学各界的嘉宾:在未来两三年之内,浙江中小企业将会出现百分之几的倒闭?
问题的答案较为集中,绝大多数的嘉宾写下的是:
林应勤所指的这些产业,占有很大的国际市场,上缴大量的税收,需要一定技术和资金投入。那是当地政府要竭力保住的企业。
仅以土地资源来看,温岭已经很难容纳更多的小企业了。这个小小的县城,房价平均已高达2.5万一平米,工业用地已经是180万一亩。而在江西一些欠发达地区,工业用地仅3万一亩。
“没办法,人多地少,土地已经不可能降下来,产业要流走,资金要流走,人才也要流走,流向成本更低的地方去。”据粗略统计,这里走出去的老板大约有近40万,进来的打工者大约有60万。
这么多的外来人口,对当地的社会治安是一个很大的压力。随着一些小企业的倒闭,失业人口增多,当地的社会治安已经出现了不和谐的迹象。根据当地人反映,命案明显增多,杀人抢劫事件呈上升之势。
“人空闲下来,没钱的时候,比物价上涨还要可怕。”林应勤提醒,宏观调控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就业问题。“失业的这批人,不安抚好,是要出大问题的。”
对于这样一个容量已经逼近极限的小县城来说,除了官方语境下进行“转型升级”和“腾笼换鸟”,似乎已经没有更好的出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笼子”腾出来之后,高端产业能否进来,当地的企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是个问题。
当地一位工业经济局的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关于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的文件,他们学习了很多,但真正做起来,难度非常大。“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一个理论上讲讲的口号。”
这个以小机械生产为主的县城,这么多年,一直想办一个技术类的大专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为此,还专门去北京跑,跑了两三年,但一直未获批准”。
“就卡在这个地方了。”林应勤认为,转型升级已经不是温岭市政府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你不可能解决一些根源性、体制性的问题,我们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了,但现在确实没有能力去解决它。”
本地的企业因此很难做成规模。事实上,一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中小企业也并不十分想做大,企业做大以后,管理跟不上,一跨就垮掉了。“老板自己的素质跟不上,要请别人来也不放心。”他们坦陈。
这两年,温岭市围垦了5万亩的土地,按规划,大概拿出五分之一的土地要招进全球500强的企业。“市长天天在招商,结果还是招不到大企业。”温岭市一位主管经济的官员说。
土地不便宜,区位也并不占优势。改革开放之前,从温岭到杭州,很挤的一个长途车,要坐12~14小时。现在交通改善了,但在全省还是不占优势。
这里几乎没有很具吸引力的招商条件。
有一次,上述这位官员在大连出差,有人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温岭人。对方一听,说:哦,温岭我知道的,这个地方钱比较多,但城市很破烂,房屋一栋一栋很密很挤的。
“温岭给人的就是这个印象。”这位官员继续说,城市里应该有的文明这里是没有的,城市里有的弊病这里全有。例如,这里的环境脏、乱、差;又例如,这里的人,城市化文明程度较低,“没事就喝酒,很少搞一些比较健康的文体活动”,事实上也很难找到像样的锻炼场所;再例如,这里每天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的拥堵丝毫不“逊色”于大城市,“每天上下班,都堵得满满的,去年平安夜堵了4个小时。”
温岭人有很多的牢骚。
这里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政府最初的“无为”使得温岭人依靠最初的自由的市场经济走出了贫穷,哪个行业赚钱就转到哪个行业。但这种“完全的自由”和“政府的无为”带来的无序,又成为了新的烦恼。
“现在政府也在努力干,但很难。政府如果想要下一个什么令,去引导一个什么行业,在这里是行不通的。这里的老百姓比你聪明多了,他们不会理你的。”这位主管经济的官员自我调侃说。
确实,虽然它没有怀揣像“金融中心”这样的野心和压力,但现在看来,这个小县城的问题不比温州好解决。
仅以土地资源来看,温岭已经很难容纳更多的小企业了。这个小小的县城,房价平均已高达2.5万一平米,工业用地已经是180万一亩。而在江西一些欠发达地区,工业用地仅3万一亩。
“没办法,人多地少,土地已经不可能降下来,产业要流走,资金要流走,人才也要流走,流向成本更低的地方去。”据粗略统计,这里走出去的老板大约有近40万,进来的打工者大约有60万。
这么多的外来人口,对当地的社会治安是一个很大的压力。随着一些小企业的倒闭,失业人口增多,当地的社会治安已经出现了不和谐的迹象。根据当地人反映,命案明显增多,杀人抢劫事件呈上升之势。
“人空闲下来,没钱的时候,比物价上涨还要可怕。”林应勤提醒,宏观调控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就业问题。“失业的这批人,不安抚好,是要出大问题的。”
对于这样一个容量已经逼近极限的小县城来说,除了官方语境下进行“转型升级”和“腾笼换鸟”,似乎已经没有更好的出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笼子”腾出来之后,高端产业能否进来,当地的企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是个问题。
当地一位工业经济局的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关于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的文件,他们学习了很多,但真正做起来,难度非常大。“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一个理论上讲讲的口号。”
这个以小机械生产为主的县城,这么多年,一直想办一个技术类的大专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为此,还专门去北京跑,跑了两三年,但一直未获批准”。
“就卡在这个地方了。”林应勤认为,转型升级已经不是温岭市政府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你不可能解决一些根源性、体制性的问题,我们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了,但现在确实没有能力去解决它。”
本地的企业因此很难做成规模。事实上,一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中小企业也并不十分想做大,企业做大以后,管理跟不上,一跨就垮掉了。“老板自己的素质跟不上,要请别人来也不放心。”他们坦陈。
这两年,温岭市围垦了5万亩的土地,按规划,大概拿出五分之一的土地要招进全球500强的企业。“市长天天在招商,结果还是招不到大企业。”温岭市一位主管经济的官员说。
土地不便宜,区位也并不占优势。改革开放之前,从温岭到杭州,很挤的一个长途车,要坐12~14小时。现在交通改善了,但在全省还是不占优势。
这里几乎没有很具吸引力的招商条件。
有一次,上述这位官员在大连出差,有人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温岭人。对方一听,说:哦,温岭我知道的,这个地方钱比较多,但城市很破烂,房屋一栋一栋很密很挤的。
“温岭给人的就是这个印象。”这位官员继续说,城市里应该有的文明这里是没有的,城市里有的弊病这里全有。例如,这里的环境脏、乱、差;又例如,这里的人,城市化文明程度较低,“没事就喝酒,很少搞一些比较健康的文体活动”,事实上也很难找到像样的锻炼场所;再例如,这里每天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的拥堵丝毫不“逊色”于大城市,“每天上下班,都堵得满满的,去年平安夜堵了4个小时。”
温岭人有很多的牢骚。
这里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政府最初的“无为”使得温岭人依靠最初的自由的市场经济走出了贫穷,哪个行业赚钱就转到哪个行业。但这种“完全的自由”和“政府的无为”带来的无序,又成为了新的烦恼。
“现在政府也在努力干,但很难。政府如果想要下一个什么令,去引导一个什么行业,在这里是行不通的。这里的老百姓比你聪明多了,他们不会理你的。”这位主管经济的官员自我调侃说。
确实,虽然它没有怀揣像“金融中心”这样的野心和压力,但现在看来,这个小县城的问题不比温州好解决。
文章关键字:转型升级,中小企业,企业倒闭潮,企业家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佚名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相关阅读:
- ·打造“1+3+5+7”杭州商业新模式(04/20)
- ·苏州培育特色小镇推动转型升级(11/30)
- ·嘉兴经开区快速启动街道工业园区产业转(10/19)
- ·高新区:“回归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09/14)
- ·互联网,浙江经济新基因(12/14)
- ·浙江创新发展需要紧紧依靠浙商力量(12/02)
- ·翁卫军:以文创产业促经济转型升级(11/27)
- ·促进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11/24)
- ·“互联网+”助推经济转型升级(11/16)
- ·富阳东洲街道文创产业开辟发展“新蓝海(11/16)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