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专家学者为温州中小企业建言
实体经济空心化,大意不得
建言者:浙江省改革和发展研究所所长 卓勇良
温州地区今年4月以来发生的大型企业主 “跑路”事件多达30余起,表面看都是巨额民间借款惹的祸,实质上是银根紧缩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潜伏着的问题提早浮出水面。
一是盲目扩大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浙江信泰集团可说是典型企业。
二是投资黄金期货等虚拟经济巨亏拖累实体企业。沉迷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空心化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据统计,温州民间借贷资金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占35%,房地产项目投资(含集资炒房)占20%,个人借给民间中介占20%,民间中介借出,用于还贷、验资垫款等短期周转资金占20%,其他投机、投资资金占5%。也就是说,约有40%的民间借贷资金干着“以钱生钱”的行当。即使是投入经济领域的资金,也仅有35%用于真正意义上的实体行业,其余则用于房产或者其他投机项目。高比例的集体投机,造成了实体经济的空心化。
三是受担保公司或关联企业牵连关闭企业。温台等地牢牢抱团的“蚂蚁精神”,企业间更多的存在参股以及担保关系,更易因其他企业牵连而遭受损失,乃至引起连锁反应。
当前,我们更需要关心的是亡羊补牢,今后如何减少或避免这类些风波的发生。首先,要保持企业自有资金的正常水平。少部分企业在以往几十年发展中,习惯了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生存经营,一旦国家收紧货币政策,就陷入困境。
其次,正确引导企业发展。避免资金进一步流向房地产等泡沫严重的领域。引导资金从虚拟经济、投机市场转向实体经济领域,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这是其一。同时,在实现企业转型的道路上,特别是在外部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要把风险估计足够,保持稳定审慎的态度,避免盲目扩张,这是其二。
最后,给民间借贷以合法的身份地位。
帮扶中小企业,光止血还不够
建言者:东方早报浙江分社社长 胡宏伟(长期关注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著有《温州悬念》、《中国模范生》)
为什么又是温州?为什么温州出逃老板最多?为什么先在温州爆发?
因为温州是民营经济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她就是个明星,吸引了媒体的眼球,并被放大镜放大了观看。温州人和温州金融这几年已经被妖魔化。这次危机不是温州一个地方的事,而是整个民营经济在内忧外患之下暴露出来的问题。
温州是从一穷二白发展起来的,没钱没资源,首先得承认,温州人总体上仍然是中国最可爱的改革者。像胡福林这样的企业家首先是应该赢得大家尊重的,他是温州民营经济的一个缩影,我们不能简单以成败论英雄。
我曾经说过,温州经济是“杂草经济”,不高大但郁郁葱葱,几棵草死去,是正常的代谢,但如果一片草死去,那一定是生存的环境出现了问题。温州经济有自身内部的缺陷,而2008年至今,资本市场冰火两重天的环境让健康企业都容易生病,何况是处在低端、本就体质弱的温州企业。
温总理国庆去了温州考察,这几天又去了广州,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度明显提升,要求尽快出台非公经济36条细则,国务院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采取了不少止血措施。我个人认为,止血虽然重要,但不能纱布一包就以为没事了,接下来还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去做,该开刀的就要开刀,该用中药调理的就要调理。
首先,温州企业家需要自身升级,最难改变的是人,而环境变化了企业家需要提升。
温州在改革中而生,然而30年改革开放,才走完万里长征的一个开头而已,这个改革先行区必须坚持走下去,温州金融需要改革,这个比企业转型升级更难,因为金融改革需要的是政府各界的全面系统化配合,这就是一个治标治本的问题,一定要有一个中长期的考虑,减税让利,金融体系再改革,很多工作需要系统化梳理。
温州经济该反思一下
建言者: 浙江财经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 徐敏
今年以来,中小企业的日子普遍难过,这和本轮宏观调控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历次紧缩政策受影响最大的肯定是中小企业。
当然,也要明白一点:浙江、温州率先遭遇寒流,同样是民营大省的江苏、广东却能挺住,为什么呢?浙江和广东、江苏的差距在哪里?浙江处于竞争性体系之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里就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第一,温州当前的经济结构不具可持续性;第二,大量资金前几年更多地用于炒楼、炒房,在制造业的投放相当少。这是横亘在温州经济前面的两大问题,是时候反思一下了。即使现在通过各种手段暂时渡过了这个难关,但是经济有周期,基本上五年一轮,结构上的问题迟早会影响、拖累增长。
至于哪些企业值得救?我认为,首先要遵循市场的选择。另外, 要救那些因资金问题而暂时陷入困境的生产经营性企业。
建立地方性金融平台
建言者: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汪炜
浙江不缺钱,但钱却流不到实体企业,这次温州、嘉兴等地出现资金断裂企业家跑路事件,从某种角度上也反应出大金融循环系统的弊端。国务院下发的规定相对明确,目前金融总体毅然趋紧,但定向宽松,所谓定向是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这能暂时稳定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但从长远来讲,应该继续金融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创新。中国是个大国家,区域金融发展和需求有比较大的区别,应该根据区域特色,放宽金融体系,让地方金融来作为大金融的有效补充。特别是像浙江这样民营经济活跃,中小企业众多的省份,现有的金融体系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尤其是处在转型升级阶段,我们需要非银行机构支持,除了银行信贷之外,加强直接融资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比较弱,因此贷款比大型企业要难,这是全球问题,这次所谓资金链断裂,其实是价格体系扭曲,实体经济不能提供有效的回报,资产价格泡沫日益严重,投机资本向虚拟产业集聚,最后泡沫破裂。企业首先要练内功,提升实体经济本身循环能力。其次,大的金融体系循环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建立各类平台,为民间金融规范阳光化创造条件,同时加强金融活动监控,保证资金安全可控。
堵不如疏,民间借贷亟需规范
建言者: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周德文
缺乏制度与法律保障的民间借贷,更像是一场饮鸩止渴的资本游戏。我多次呼吁,民间借贷已经危机四伏,相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引导民间借贷合法化,避免产生更大的危机。
如果纯粹把民间借贷当作洪水猛兽,恐怕也有失偏颇。关键在于是否恰当的时间将其合理地用在刀刃上,同时又以规范化的制度与法律加以引导,使其在合理合法的轨道行走,而不至于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拾。
“温州模式”的快速发展中,民间资本是其肥沃的土壤,丰厚的民间资本孕育了一大批民营企业。
因此,对于民间资本,既要采取谨慎态度又不能一棍子打死,简单的堵、塞等不但无法抑制民间借贷,会适得其反,使其向灰色领域发展。只有采取适当的疏导,将其纳入合理合法的金融领域,并加强对其来源与流动的监管,才能保证民间借贷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关阅读:
- ·温州民间融资条例明起正式实施 民间借(02/28)
- ·温州民间借贷:“48%利率上限”未确定(03/20)
- ·小贷公司是经济的“风向标”(12/10)
- ·3个月内民间借贷利率市场化(11/20)
- ·企业贷款投向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大(11/09)
- ·温州部分区域半数草根类金融机构歇业(10/18)
- ·温州金融改革的热度与速度(08/27)
- ·构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金融组织体系(07/24)
- ·浙江杰邦骗走大伯大妈2.6亿血汗钱 民间(07/06)
-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启用 规范民间融资迈(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