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体系各方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从下半年起凸显的中小企业融资之难,如今情况如何?参与融资体系的市场各方,到底能为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做些什么?
本报记者历时一月走访调查中小企业融资状况,11月17日在“新闻视点”刊登了上篇《中小企业:融资难下的真实生存状况》。今天,继续探讨如何集各方之智、举各方之力共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银行:求稳也是迫不得已
中国金融体制中,银行是 “大头”,占有90%以上资产。
从银行角度看,下半年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倾斜度明显加大。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最新公布的10月份货币运行数据显示,按企业规模分,当月上海市中外资银行投放的大、中、小型企业人民币贷款分别增加65.1亿元、70.2亿元和110亿元。月末小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2.2%,高出全部贷款增幅1.8个百分点,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上海银监局今年8月份出台《关于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沪上各银行确保小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的量化目标,即各行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全部贷款增幅,上海银行业整体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全部贷款增幅。这一规定对银行触动很大。
即便如此,据统计,上海目前在册的40多万家小微企业中,仅有10%能获得银行融资。
“非专营小企业贷款的银行机构,可能不是很积极。”一大型国有银行支行行长说,“银行想知道的无非几个问题:是否有房地产抵押?是否有应收账款?是否有订单?机构或个人是否可担保?是否有核心知识产权?未来赢利模式是否清晰可辨?我们最不信任的是新兴行业,许多小微企业恰恰属于此类。”该负责人坦言,小企业的特点使银行必须花大量精力用于调查,深入企业、了解生产销售,做出相对客观判断。但目前各支行存款压力很大,大部分精力用于满足利润考核指标、监管考核目标。“了解不透彻就是风险,在目前考核指标都难完成的情况下,求稳也是迫不得已。”
与此同时,在大的调控背景下,金融监管部门对各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采取了绝对额度限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更多小微企业不能享受小额信贷的优质服务。如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全行一年贷款总额在2010年不过213亿元,尚不如一家大型银行支行的贷款总额。民生银行上海分行一支行行长表示:“我们目前有两盼:一盼适当调整考核指标为基层支行减压,二盼监管门槛和额度能够适当倾斜,我们也好为中小企业多做些事。”
小贷公司:找资金来源难
连续两个季度账面负利润,但从事建材小五金生意的刘老板还是挺轻松地从嘉定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拿到了20万元贷款,使用的是纯信用、无任何抵押担保。刘老板心情多少有点复杂:“利率高了点,但总比拿不到的银行贷款好。”
小贷公司面对的正是这一类未进银行视野的客户,他们并不担心这些客户无法还钱。刘老板告诉记者:“小贷公司的老板之前就从事房地产行业,我的上下游客户他都很熟,我若违约,以后就没法在这个圈子混了。”他的话点中了小贷公司运作的核心——一种带有熟人社会性质的“圈子”。
松江骏合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张玉峰表示,小贷公司根植于民营企业,“人”是小贷公司考察贷款客户的重要指标,这种无法量化的指标也是小贷公司区别于银行、给银行补位的优势。青浦一小贷公司负责人说,因为熟悉行业与人,小贷公司放贷相对容易。“小贷公司不像银行那么死板,只要我们觉着合适就行。”
尽管放贷很容易,但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却并不容易。“目前我们的工作重心主要在贷后管理,包括跟踪企业生产经营,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贷款回笼情况等。最近我们还开展了担保业务,目前已做了30笔。但一些银行要求我们事先缴存10%—20%保证金,这笔钱并不少。因此资金仍然是大问题,这或许是小额贷款‘先天不足’的重要原因。”一小贷公司负责人与记者谈话中难掩心中惆怅。
而随着民间借贷“疯狂”,一些杂音也困扰着小贷公司。宝山一小贷公司负责人说:“据我所知,已有小贷公司低利率放贷给另一家企业,由后者发放高利贷。小贷公司不在银监管理范围,很难查证资金流向。”一家商会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的确有部分小贷公司的资金经过商会会员企业流向资本市场。
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小贷公司,也包括一些担保机构。各地为中小企业服务成立的担保公司,其监管机构市场监管能力、技术和经验不足,导致一些担保公司不务正业。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上海获准成立、持有牌照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共有60多家,仅少部分从事专业融资担保业务,其余或多或少都涉及投资型业务,甚至有的从事放贷等违规业务。
园区:“营养师”能否调好营养
“银行是点,大量中小企业是面,点面之间天然存在着鸿沟,需要各种‘搭桥’机构,在这方面,政府参与管理的产业或科技园区有着天然优势和空间。”说这话时,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投资管理部经理洪俊,刚和同事们一道为市北高新园区内一家企业争取到1000万元贷款,企业董事长芦建锋对此喜出望外:“我们找银行很多次都没成,幸亏园区帮忙……”
“实际上,这家企业的专利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前景非常好,只缺资金打开局面。但这些是每天要面对海量申请信息的银行无法仔细了解的。作为最了解企业的园区出面协商,帮银行和企业一起规划,自然水到渠成。”洪俊说。
相关阅读:
- ·房企境内融资艰难出海找钱 整体看融资(11/29)
- ·金融去杠杆下的地产融资转向:通道类债(05/25)
- ·银监会:合理控制房地产融资业务增速(04/24)
- ·发展REITs有助于完善房地产金融(03/30)
- ·年内金融监管趋严 多家房企瞄准并购市(03/08)
- ·房地产融资迎“大杀器” 4号文严控私募(02/15)
- ·2017年楼市怎么走?中央透露这些信号(12/19)
- ·金融监管机构齐发力 房企融资渠道全面(11/10)
- ·新加坡杭州科技园“股权问题及投融资实(06/01)
- ·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