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2011年浙江经济 大大小小看转型
观察2011年浙江经济,有“大”与“小”两个视角。大与小,携力合进,和谐共荣,构成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靓丽风景。
小的依然美好 大的脱颖而出
说“小”,浙江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他们是浙江经济最有活力的细胞,如群星灿烂,让浙江经济散发独特的魅力。
今年,尽管小企业遭遇的困难接踵而至,引发的问题引人关注,但依然亮点纷呈。在要素制约、宏观调控趋紧、外部市场多变的复杂形势下,浙江小企业依然奋力突围,逆势而上。
小企业,大集聚。“船小好调头”,明晰的产业分工,紧密的产业配套,纺织、五金、服装、机电、精细化工……一群群活力无限的小企业,撑起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
小商品,大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柯桥轻纺城、嘉善木业城,四季青服装市场群……商贾云集,信息灵敏,推陈出新的琳琅商品,不断升级的市场硬件,专业市场与网络市场相得益彰,汇聚成一个个举世闻名的市场群。
小巨人,大活力。区域经济,特色鲜明,“小浪花汇成钱江潮”。每个县市都有拳头产业,每个地方穷尽产业分工,纺织大县绍兴依然风生水起,东阳木雕还在货畅其流……“隐形冠军”,于无声处听惊雷;“单打冠军”,小产业做出大文章。
盘点2011年浙江经济的格局,力透纸背、浓墨重彩的一个字,是“大”。
大战略。三大“国家战略”今年陆续登场。
——2月,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5月6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正式启动。这是我国首个在县级市设立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
——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
大手笔。“四大建设”成为浙江经济脱胎换骨主战场。搭建“大平台”,腾出新空间,推动“大产业”,转型升级主线贯穿“大项目”,培育了重量级的“大企业”。
大发动。全省上下创业创新激情勃兴。6月,全省现代服务业万人大会召开,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浙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势在必行。9月23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万人大会举行,“浙江制造”构筑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10月25日,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开幕,海内外浙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相得益彰。
大视野。浙江以更大胸怀开门攀亲招贤,接轨长三角,对接央企,引进跨国巨头,以大开放谋求浙江经济的新格局。7月7日,美国《财富》杂志揭晓2011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浙江物产集团成为我省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浙江企业以新的形象参与全球逐鹿。
大的小的相得益彰
大与小,唇齿相依;大引领小,小辅助大,谁都少不了谁。
大与小,互有利弊,互有优劣,相得益彰,并不排斥。大有大的稳,小有小的活。浙江经济发展,需要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引领前行,作为转型标杆;也需要量大面广的小企业群星拱月,满天繁星。
纵观浙江经济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可清晰地看到一个演进路径:过去小,是开放搞活的必然产物;现在大,是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这,正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格局。政府谋划大战略,以大手笔、大视野,及时引导转型升级;企业主动突围,凤凰涅槃,寻找新产业,开拓新市场,自觉实践转型升级。
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核心,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路径日益清晰。今年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2.1%,增幅快于规上工业平均增幅;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
以突破要素制约为着力点,以转型升级为目标,浙江中小企业依然活力无限。省中小企业局刚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0.8%、21.5%、14.2%和16.9%。
相关阅读:
- ·打造“1+3+5+7”杭州商业新模式(04/20)
- ·苏州培育特色小镇推动转型升级(11/30)
- ·嘉兴经开区快速启动街道工业园区产业转(10/19)
- ·高新区:“回归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09/14)
- ·互联网,浙江经济新基因(12/14)
- ·浙江创新发展需要紧紧依靠浙商力量(12/02)
- ·翁卫军:以文创产业促经济转型升级(11/27)
- ·促进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11/24)
- ·“互联网+”助推经济转型升级(11/16)
- ·富阳东洲街道文创产业开辟发展“新蓝海(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