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信贷难题:企业缺钱贷不到 银行有钱放不出
2012年时间过半,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银行机构与企业身处的“两难”境地愈发凸显:银行称信贷需求萎缩,而企业普遍抱怨融资难;银行一边说放贷难,一边又忙着收贷……看似矛盾的“对对碰”在现实中并存交织。
与此同时,最近发生的一些企业因联保、互保陷入资金链风波的事件,更使得一些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担保圈风波“连坐”优质企业
连日来,杭州一家智能电力设备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老黄心情好似“桑拿天”一般燥热不已:企业刚拿到一笔大单,生产资金缺口达3000万元,他连续奔波于各家银行却求贷无门。更令他着急上火的是,上月在某国有大行浙江省分行到期的一笔900万元信用贷款,原本约定先还款再续贷,但等他还款后,银行却不肯再续了。
老黄的遭遇只是当下银行惜贷的“冰山一角”。由担保圈、互保圈信贷风波引发的连锁反应眼下仍在发酵,各银行因此更加惜贷如金。某国有银行一位信贷主管说,现在这个形势下谨慎一些总没错。
最近,由省内4家企业引发的担保圈、互保圈信贷风波,犹如涟漪层层外扩。以某建筑企业为例,所牵涉的互保关联企业达数十家,关联信贷总额超过100亿元。今年1月,该企业资金链断点出现后,被银行收贷的担保圈随即逐层扩展。第一层担保圈被收贷发生在3月初,第二层担保圈被收贷在3月中旬,第三层担保圈被收贷则是4月初。牵扯进去的关联企业越来越多,资金也越滚越大。其中,位于第三层担保圈的某知名输变电企业几天内即被4家银行收贷逾1.3亿元,致使这家经营状况原本不错的企业立马陷入困境。
一家国有银行公司部负责人承认,浙江企业采用互保模式获取贷款很普遍,约占企业总融资比例的60%至70%。尽管联保、互保作为信用模式创新,不失为一条纾解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但现在看来,它也会扩大风险蔓延,有时可能“连坐”到优质企业。
浙江银监局原局长杨小苹表示,单个小企业贷款几千万元坏账并不可怕,但成片倒下就很可怕。最大的问题是,这些资金链断裂企业会拖累关联担保企业,即使担保企业自身经营正常。
更让人忧虑的是,担保圈信贷风波对银行的心态产生了微妙影响。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正加大对相关行业、企业的退出力度,像光伏、船舶、海运等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不景气行业已被列入重点退出范围,而中小企业更是首当其冲。
目前发生的一些担保圈信贷风波已经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省金融办日前牵头召集银行、相关职能部门举行闭门会议,多次协调商讨对策。
企业融资难 银行不愿贷
就在各银行纷纷惜贷、收贷之际,一个相悖的事实却是:贷款放不出去了。这令人难以企信:在那么多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面前,银行怎么会放贷难?
浙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一位负责人说,现在碰到的问题就是贷款也难贷出去,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省内生产性企业和商贸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增幅下降。该行今年一季度约70%的新增贷款是省外贷款。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单户贷款余额500万元及以下小企业贷款余额为395.88亿元,同比增幅13.75%,而2011年则为52.84%。
今年一季度,企业贷款到期不再续贷的现象也屡有发生。不少银行贷款到期后有30%至40%左右因为没有信心或者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而不再续贷。对此,浙江银监局相关人士表示,金融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发展速度缓下来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也就下来了。这方面小微企业比大中型企业更为敏感。
杭州一家生物类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两年从杭州银行得到3000万元的信用授信,但今年迄今为止该企业尚未向银行提出新的授信申请。因为原本年内打算上马的新研发项目无限期推后了。
一家股份制银行负责人认为,银行当下的放贷难不能一概而论。事实上,省内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缺钱的,很需要银行融资,但因其达不到银行放贷的条件,难入银行“法眼”。
浙江银监局局长韩沂在上半年一次银行业金融机构座谈会上认为,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和生产型企业扩大再生产意愿不强,造成符合银行信贷标准的客户减少。
一位银行界高管说,当下信贷需求的萎缩并非意味着大量企业真的不需要贷款了,情况恰恰相反,融资难仍普遍存在。但银行贷款放不出去或者说不敢放贷也是客观事实,症结在于银行找不到大量符合其标准、有着有效需求的优质客户,对那些急需资金、但又达不到融资门槛的中小企业,在不良贷款率上升的背景下,银行又不愿放贷。
缩水的不仅仅是银行信贷,还有民间借贷。据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统计,一季度温州民间借贷规模缩水30%,个人借贷缩水50%。而4月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平均水平为21.58%,同比下降3.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不良率上升不代表信贷质量下降
不良贷款率极低,堪与全球一流银行相媲美,一向是浙江银行业引以为豪的指标之一。然而,今年以来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引来外界不少关注。
“其实,自去年10月起,部分银行不良贷款率就开始上升。今年以来,则出现了全省银行业不良率整体上扬的情况。年初全省银行业不良率约为0.93%,目前大概上升了0.5个百分点。”省金融办相关人士透露。
相关数据显示,贷款余额最大的四大国有银行中,尤以建行和中行不良率上升最快。截至4月末,建行不良贷款率为1.78%,较2011年末上升0.45%;中行不良率为0.91%,较去年末上升0.34%;农行和工行不良率分别为0.97%和0.91%,分别较去年末上升了0.06%和0.13%。
股份制银行不良率也同样,民生、广发、浦发等银行杭州分行的不良率上升均较快。以民生银行为例,目前其不良率为1.3%,比去年末上升0.59%。
温州表现也很明显。温州市金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至今年5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61亿元,不良贷款率达2.43%,连续11个月上升,远高于一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率0.9%的平均水平。而2011年6月,温州银行业不良率仅0.37%,是国内银行业不良率最低的地级市之一。
“浙江银行业不良率整体上升既和当前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企业效益下降有关,也有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率容忍度的原因,并不代表信贷质量剧降。”浙江银监局相关人士称。省内不少银行对小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去年下半年提高了0.5个至1个百分点,达2%左右。其延后效应在今年上半年就反映了出来。
就温州而言,民间借贷退潮也是一个原因。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州乃至浙江民间融资发达,以前银行信贷到期,企业往往借助民间借贷融通,包括垫资、“过桥”等方式来短期周转一下,先还再贷。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民间资金融通趋向不活跃。据该行监测,4月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除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同比增长1.56个百分点外,直接借贷的利率、社会中介的利率分别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6.34个百分点,企业借不到钱“过桥”,不良信贷随之产生。
“光看企业报表,经营状况不错,资产负债率也在红线之下,企业诚信也没什么问题。但就是吃不准其暗地里是否欠有大笔高利贷。安全第一,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资金宁可闲置。”温州一家担保公司负责人说。
相关阅读:
-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提升行业造血机能(08/14)
- ·杭州江干区助推实体经济企业对接资本市(06/11)
- ·评论:中小企业融资难考验决策层智慧(01/16)
- ·发挥市场作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01/15)
- ·1/3小微企业处于“亚健康” 融资最关心(01/08)
- ·中小企业融资要巧“破壳”(10/10)
- ·浙江省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试点 小微(08/06)
- ·小微企业融资难现状:银行上门放贷 反吃(07/21)
-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06/13)
- ·宁波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发展(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