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五种模式”风生水起
近年来,针对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融资短”、“融资窄”等五个困难,省中小企业局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创新服务手段,精心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引导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转型升级,推动我省中小企业科学发展,本报与省中小企业局合作,今起推出“中小企业之窗”专版,共同做好在全省开展“十百千万”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高全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形成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共识,有效扩大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从4月份起, 省中小企业局在全省中小企业系统开展 “十百千万”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近期就当前我省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后发现,从整体上看,目前我省中小微企业融资形势趋紧,老问题尚未缓解,新问题值得关注。
日前,记者从省中小企业局融资担保处了解到,当下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五个困难”:一是“融资难”问题仍很突出;二是“融资贵”问题更加严峻;三是“融资繁”问题逐渐加剧;四是“融资短”问题成为常态;五是“融资窄”问题尚未改观。
中小企业融资难被称为是世界性难题。省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局精心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尤其是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五种模式”,初显成效。
“风险补偿”模式
该模式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发挥银行小企业贷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实施《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
自2005年至今,这一政策实施7年来,已累计发放风险补偿资金2亿元,以此撬动银行小企业新增贷款698亿元。今年,省中小企业局又联合省财政部门对《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一方面与新的小微企业划定标准相统一,另一方面突出向一线信贷人员倾斜,以提高基层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信贷的积极性。
2011年,省中小企业局还与省银监部门建立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强化联系与沟通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小微企业融资解决方案,推动全省银行金融业机构创新中小企业产品。
“担保增信”模式
该模式通过监管扶持,积极发挥融资性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增信作用。2010年,历时半年多时间对全省1341家担保机构进行规范整顿,下决心淘汰了一批实力弱、业绩差、风险高、不规范的担保机构。
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676家担保机构通过审核获得经营许可证,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116家,民营担保机构560家;注册资本金合计达363.45亿元,户均注册资本5440.8万元,比整顿前增长48.6%。其中,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有104家,是2010年底的2倍多。通过规范整顿,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改善,总体实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至2011年12月份,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已累计为21.5万家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担保总额3454.1亿元。2011年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新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总额1131.08亿元,同比增长了86.08%;年底在保责任余额939.88亿元,同比增长60.66%。
“直接融资”模式
该模式通过举办“浙融会”,积极搭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对接平台。我省于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举办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大会,先后邀请国内外390多家知名PE机构、省内外70多家金融机构、120多家融资服务机构与我省2200多家成长型中小企业、900多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展“双千对接活动”,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配置两种手段,积极搭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平台,推动成长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提升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这项活动举办两年多来,已有110多家国内外PE机构在浙江投资,投资项目达43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网络融资”模式
这一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全国首家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担保服务平台。2011年,省中小企业局在建行省分行网络银行“速贷通”业务基础上,携手全球网,首次引入担保公司,共同搭建了集“政府、银行、网络、担保”为一体的全国首家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
该平台改变了传统信贷模式中企业一次次跑银行“点对点”对接的做法,企业只需点点鼠标就可完成网上贷款申请,实现与银行“点对面”对接。该平台自2011年2月28日运行以来,已累计放贷185.3亿元。现在每天都有1000多家中小企业从网上申请融资,相当于全省所有金融机构一天申请量的总和。
截至2011年12月底,通过该平台申请贷款的客户数量累计达13185家,成功获贷企业达到5649家,审贷成功率达41.56%。特别是通过引入担保机构,为小企业提供增信服务,让一批用传统方式贷款无门的小企业迈进了准入门槛。据统计,该平台申请客户中,83%的企业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下,67%的企业销售收入低于1000万元,大部分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放款额户均只有250万元。
“银政合作”模式
这一模式通过优势互补,多渠道批量化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其一,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发起设立“100亿元浙江省中小企业成长基金”,引领银行主流资金。截至4月底,该基金已成功发行项下三个子基金,总规模达5.5亿元,累计为150余家中小微企业缓解了融资难题。其中成功为杭州祐康集团产业链上的100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行了2.5亿元“小贷基金”,为舟山定海区20余家中小微企业发放了1亿元“深蓝基金”,为绍兴新昌县数十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2亿元“天姥基金”,后续近10个地区的合作项目也将如期推进。
其二,搭建银协合作平台,中信银行3年提供100亿元专项贷款,用于23个省级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的产业集群融资,省输配电设备行业协会获得首笔10亿元专项授信。
其三,与国开行浙江省分行合作首创中小企业成长贷款融资平台,通过融资性担保机构“抱团增信”,已累计为99批次1315家小企业发放基准利率贷款25亿元。
其四,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融资服务中心合作,组织实施“百亿元中小企业集合债”工程,通过动员培训、企业申报、中介评估等过程,第一期“浙中小”集合债共129家企业入围,计划募集57亿元的3年期资金。
2011年,我省还相继推出诸暨市和义乌市两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为11家中小企业发行总额为8.05亿元集合票据,发行利率仅为4.67%。联合融资性担保机构推出“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2008年8月发行的首期“平湖秋月”项目,成为全国首个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之后,该基金运作模式先后在全省诸多地区推广,真正使一大批小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
相关阅读:
- ·打造“1+3+5+7”杭州商业新模式(04/20)
- ·苏州培育特色小镇推动转型升级(11/30)
- ·嘉兴经开区快速启动街道工业园区产业转(10/19)
- ·高新区:“回归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09/14)
- ·互联网,浙江经济新基因(12/14)
- ·浙江创新发展需要紧紧依靠浙商力量(12/02)
- ·翁卫军:以文创产业促经济转型升级(11/27)
- ·促进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11/24)
- ·“互联网+”助推经济转型升级(11/16)
- ·富阳东洲街道文创产业开辟发展“新蓝海(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