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风暴袭来 保险公司大瘦身
9月10日,星期一,早上7点。26岁的陈勇一骨碌起了床,快速洗漱后,他习惯性地穿上衬衣、西裤,走下租住的居民楼,跨上自行车。此时,他突然想起——不用赶着上班,自己已经失业了!
几个月前,陈勇还是杭州一家保险公司的员工,可是几天前,他却拿到了一纸裁员令。由于事发突然,他至今还有点恍惚,以为仍要赶到单位签到。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裁员风暴。从新进入杭州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到扎根于此已经多年的老牌保险公司,几乎鲜有幸免。受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及增速下滑的影响,一直高歌猛进的保险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成长中的烦恼”,即便是像浙江这样的保险大省。
内勤中层成光杆司令
无底薪外勤却变“香饽饽”
裁员计划暗流涌动
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保险公司有2年多工作经验,失业之初,陈勇并不担心。但是之后,他向其他保险公司投递的简历,却无一不是石沉大海。有音信的,还是被要求做外勤——“就是无底薪的保险营销员”,他说。陈勇在找工作的途中切身感受到,这个曾经面临“人才饥渴症”的行业,正在步入寒冬。
几天前,泰康人寿就因涉及裁员的“组织结构优化”计划而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不过,泰康人寿保险浙江分公司办公室主任林星对裁员予以了否认:“在最困难的2008年,浙江分公司都没有裁员,今年形势没有当年差,目前更没有这个计划。”
“每家保险公司今年都存在裁员的状况,只是或多或少而已。”一家国内排名前十的寿险公司工作人员透露,“裁员计划正在悄悄进行,毕竟,没有一家公司会大张旗鼓宣布自己要裁员。”
但现实是,裁员计划正在暗中进行。“办公室部门,只剩下主任一职,所有事都得亲力亲为。”记者走访的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对部门进行撤并,办公室主任的手下,有的被调整到营销团队,有的主动离职,还有的被辞退,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主任成了“光杆司令”。
对于裁员的消息,多家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们的工作人员选择沉默,即便同是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同行之间的交流中,也对此三缄其口。“应该这么说,对纳入员工编制的内勤岗位进行调整是出现的新现象,但是无底薪营销人员,公司一直在招贤纳士。”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资深人士透露,“保险营销员这两年招人越发艰难,与之匹配的内勤人数出现过剩,还不如整合资源节约成本,给能做事的人涨收入。”
公开数据佐证了保险公司的减员安排。截至2012年中期,四大上市险企中,两家出现了营销员数量的下滑。中国人寿保险营销员共68.2万人,比2011年底下降3000人,较2010年底下降2.4万人。中国太保营销渠道总人数同样出现下降。
水土不服,薪酬高企
保险公司为增效不得不忍痛“瘦身”
减员之时,压缩各项经营成本的举措也在保险公司中蔓延开来。
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海康人寿保险浙江分公司,位于天目山路东海创意中心8楼,与其他两家公司共用这一层900平方米的面积。在同一幢楼,华安财险却整整租用了一层。此前,海康人寿在黄龙金融圈的高级写字楼中办公,其办公面积远超现有水平。
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浙江分公司从几年前就撤并了多个部门,精简了人员,并从一幢市中心甲级写字楼搬迁到另一处租金相对便宜的乙级写字楼。
“原先的办公地高档、舒适,同一幢楼有许多大牌企业,身在其中,有高级白领的感觉,现在的写字楼则相当局促,同一幢楼里甚至有不少皮包公司,当初在大公司上班的感觉如今已荡然无存。”一位在保险公司裁员计划中侥幸留存的老员工告诉记者,“当初对市场的设想目标太高,所以都以高标准进入浙江市场,没想到而后公司面临水土不服,业绩一直做不上去,那只好降低规格和标准。”
一家保险公司的中层告诉记者,一些中外合资,尤其是近几年才进入浙江市场的保险公司,从去年开始,就开始对内勤部门进行整合,权限上收到总部,减少岗位设置,以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这些新进浙江市场的保险公司,不仅房租成本显著高于老公司,筹备开业期间,为挖到本地人才,开出的薪酬成本也显著高涨,导致公司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这是这些保险公司率先压缩成本的因素之一。不过,许多老牌公司也在控制成本,内勤岗位不再扩编。至于营销员,依然没有“指标和总量”的控制。
“好几位同事,被新进市场的保险公司挖角,他们开出的工资是我们这里的1.5倍到2倍,有一个同事月工资甚至拿到1.8万元。拿这份高薪的考核指标远高于我们这里,而且这些公司在后台支援、渠道运营方面都有劣势,所以许多跳槽过去的人往往干不了几年就被裁掉或离职。”一家排名前列的保险公司中层告诉记者,尤其是外资背景的保险公司,普遍面临水土不服的困境。
退保风波尚未退潮,银保新政拖累市场
为冲刺业绩,保险业启动“全员营销”
一改过往业绩高歌猛进的态势,保险业今年来显著遭受经济形势、银保新政以及退保的冲击。知情人士认为,这是保险公司裁员瘦身、机构调整的主要原因。
截至8月30日,上市保险公司2012年中期业绩显示,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净利润下降幅度分别达到54.6%和25.7%,表现稍好的中国平安与新华保险,净利增幅也仅为个位数。
对于业绩不振的原因,太保中报称“主要是退保金增加所致”,其今年上半年寿险退保金为61.75亿元,同比增长58.4%。
退保金大幅增加,太保并非个例。除太保外,中国人寿上半年退保金额达189.08亿元,同比增长7.2%;中国平安退保金额25.76亿元,同比增长25.2%;新华保险退保85.59亿元,同比增长39.4%。
其实,自去年四大上市险企年报爆出退保金高达655.69亿元以来,退保风险随之浮出水面。从上半年数据来看,四大上市险企的退保风波并未退潮。
对于退保金居高不下的原因,四大上市险企在中报中各有解释。太保称缘于“银行渠道部分产品退保增加”。国寿表示,是受各类理财产品冲击影响。平安则称,主要来自于某些分红险产品的退保增加。新华保险解释,是受市场环境和公司业务规模增长的影响。
银保渠道的投资型产品是退保金走高的重要原因。本报此前报道的几起保险纠纷,都是因前几年银保渠道销售误导问题严重,存单变保单现象屡屡发生,加上投资类产品收益不佳,导致市民退保意愿增强。
眼看全年考核只剩第四季度,保险公司已经启动了年度业绩冲刺安排。原先与营销挂钩不大的岗位,也被要求为达成全年保单目标而作出更多支持。“比如要求你每周汇报为营销部门做了什么贡献,其实就是要你动用自身资源,为公司新增保单。”一家保险公司的办公室人士称,身边正好有几个朋友要买保险,就赶紧拉拢过来,由此获得了营销部门的“掌声”,所以感觉自己保住了岗位。
相关阅读:
- ·赏月险、单身险 保险玩转互联网另类营(09/17)
- ·保险兼业代理不得网上卖保险(04/19)
- ·银行卖保险不得送礼物搞抽奖(03/17)
- ·浙江保险业行业文化标识征集大赛(02/11)
- ·鄞州保险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09/28)